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十二五”期间将优化调整儿科优质资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0日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市儿童医院坐落在北京西路,主体是一幢有80多年历史的西式建筑,历经多次翻修,仍保有不少漂亮的穹顶和精美的浮雕。不过,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家长们大都没有注意到这些,因为实在是太拥挤了。“上午9点来,晚上7点多走,孩子感冒输液,要10个小时!”类似的抱怨不绝于耳。

    “医院门急诊设计容量是每天1500—2000人次,但近年来门急诊最高峰达到4000人次。”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奚益群说,“好在新院已经动工,两年多后,拥挤将大为改观。”

    新院位于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园区。翻开蓝图,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比现在的儿童医院大了三倍;核定床位550张,加上现址保留150张,是现在的两倍多;门急诊最高接诊能力相应提升到每天6500人次,手术室也由5个增加到17个。

    看儿科难,是“看病难”的突出表现之一。每当季节转换或流感高发期,儿科、儿童、儿中心三家专科医院,以及儿科较有名气的新华医院往往“爆棚”,挤满患儿和家长,医务人员疲于奔命,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其他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的儿科却不断萎缩,患者寥寥,医生转行,病床被其他科室占用。

    优化调整儿科优质资源,成为上海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东北片的新华医院从192张床增加到500张,西南片的儿科医院增加400张床,东南片的儿童医学中心新增500张床,加上西北片的儿童医院新院和市中心保留的儿童医院,上海东、西、南、北、中都将有一所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此外,三级综合医院将逐步恢复近年来减少的床位,各区县医疗中心新建儿科诊区,五年内全市共新增2000张儿科床位。

    床位增加,儿科医生从何而来?奚益群说,儿童医院现在医务人员编制是700人,新院建成后将扩大到1200人左右。目前,医院已经开始储备人力资源,“上海正在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加上从各方引进人才,儿科医师队伍应该可适应新增的医院规模。”

    与儿科相似,老年护理、产科也长期处于紧缺状态。怎样尽快补上这些“短板”?市卫生局明确,将以政府为主导,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投入,重点加强薄弱医疗资源供给,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老年护理方面,截至2009年底,上海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达315.70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56.65万人,而全市62家老年护理机构实际开放床位仅1.03万张。根据规划,本市5年内将增加10000张老年护理床位,对床位严重缺乏的徐汇、虹口、杨浦、浦东、崇明等区县,三年内规划各建造一所500张床位的老年护理医院。同时,考虑将业务量不足的二级医院转制或转换为专门的老年护理医院,鼓励社会资金举办老年护理医疗机构。

    产科方面,目前全市实际开放床位3300张,一年可以满足23万人次分娩需求。但产科医院冷热不均,一级以及部分二级医院产科技术力量局限、人员配备不足。在越来越讲究生育质量的今天,三级医院成了大多数市民首选,导致一床难求,有的医院为保障质量不得不限制产妇挂号。为此,上海一方面将增加优质资源,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浦东新建分院,产床从140张增加到300张,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增加到350张,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增加到480余张;另一方面,在崇明、青浦、奉贤等区县建设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院,加速区级医院助产技术提升。

    “儿科、产科和老年护理‘三难’,涉及家家户户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具有公益性。”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结合新一轮医改,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夯实健康城市之基。“儿童医院新院建设全部由市财政投入,区政府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多方合力,相信不久后儿科爆满可以有效缓解。”奚益群说。(记者 孙刚)

 
 
 相关链接
· 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 程国平应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安全问题磋商
· 上海交通路网信息管理将进一步趋于实时、精确
· 因日本海啸受损 海南万吨级巨轮被成功拖抵上海
· “上海中心”与新华社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