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00多天,一个崭新的村庄迅速崛起在马龙县月望乡小海子。
走进小海子农民新村,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喜:一条条整齐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一排排宽敞明亮的联排别墅式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的柿子树吐绿滴翠,装点着受灾群众的新家园。
去年“6·25”特大洪灾发生以来,马龙县委、县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整村搬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新村庄、新社区’”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施工”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组织群众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走出了一条受灾群众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定要让受灾群众在春节前搬进新房!”
去年6月25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马龙,引发的洪水造成了重大损失。月望乡小海子村是受灾最重的村庄,全村457户1650人受灾,倒塌房屋1200间,损失大牲畜3000头,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洪水退去,小海子村满目疮痍。望着被洪水冲毁的家园,住在救灾帐篷里的小海子村村民们一个个心情沉重。
“一定要让受灾群众在春节前搬进新房!”党委、政府急受灾群众之所急,向大家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马龙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6·25”特大洪灾灾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群众自愿、自主的原则,决定在小海子村原址对面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建设新村庄。
针对小海子村原来就经济薄弱,又遭受特大旱灾、洪灾影响的实际,新村庄建设坚持“自力更生、量力而行、互助互济、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以群众自筹为主,上级争取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千方百计筹措民房重建资金,并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入户动员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投入新家园的建设。
为保证新村庄建设工作按时、按质完成,马龙县成立了由县领导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乡、村干部为成员的指挥部,统一指挥新村庄建设工作。还聘请专业质监人员驻地监督质量,并由群众推荐15名义务质量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
“新村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要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好可是相当不容易啊!”谈起小海子新村的建设过程,从新村庄建设工程动工以来就驻守在工地上的月望乡纪委书记张友聪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大家都同意新村庄的建设,我们挨家挨户的征求意见、做工作。”
今年春节前夕,小海子村392户农户领到了新房的钥匙,高高兴兴喜迁新居过春节,一张张笑脸一扫几个月前洪灾带来的阴霾。“去年的那场大水冲毁了我们村子,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么短的时间,新村庄就建起来了,房子建得这么漂亮,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小海子村民庞吉存望着新建盖的三层楼房,笑得合不拢嘴。
“重建家园,就要重建一个崭新的农民新村!”
以往的灾后重建,大多是在补助和扶持受灾群众的基础上,由群众一家一户清理废墟、各自建盖房屋,农民虽然建起了家园,但整个村庄面貌、村民生活条件等都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此,马龙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明确提出:“重建家园,就要重建一个崭新的农民新村!”
新村庄的建设重在规划,按照“既美观时尚,又方便实用”的要求,新规划的小海子新村共规划建设农民新居392套。户型设计根据群众承受能力,自愿选择。同时配套建设12米宽1400米长的村庄大道1条,9米宽700米长的村庄道路共3条,6米宽6400米长的村庄道路共28条。还规划建设了村委会、卫生所、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9.7公里生产生活用水管道等公共服务设施。整个新村庄建设全部投资10459.4万元,其中整合“城增村减”项目资金2000万元,各级救灾专款资金912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补助资金1600万元。村委会、卫生所、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总投资300万元。农户投资2800万元,392户农户户均投入7万元左右,其中贷款2100万元。为帮助受灾群众筹集建房资金,政府部门还为村民们申请了利率标准最低的贷款。
新村庄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施工”的原则进行。对被洪水损毁的老村庄房屋,采取“拆旧建新”办法进行补助,砖混结构房屋按每平方米300元补助,土木结构房屋按每平方米80元补助,空地按每平方米15元进行补助。
对受灾群众的补助,以户为单位,每户按5人计算,需重建户5人以下(含5人)的每户补助2万元。6人以上(含6人)的,在按每户补助2万元的基础上,每增1人增加补助5000元,但每户增加补助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人。对房屋损坏只需修复的每户补助3000元,对房屋倒塌后不需重建的,每户补助2000元。对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对象,在执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户增加补助3000元,对五保对象原则上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
一系列顺民意、得民心、惠民众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受灾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积极筹集资金投入到建设新村庄、重建美好家园的工程中。村民张艳芬家的新房靠路边,搬进新居后,她利用一楼开了间小卖部,生意还不错,正忙得不亦乐乎。“我家一共有6口人,贷款6万元把新房住上了,3年内要还清贷款。虽然压力大,但能住上新房我觉得很值!”张艳芬高兴地说。
“要让受灾群众安居,更要让他们乐业!”
在抓好新村庄建设的基础上,马龙县超前科学谋划灾后农业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切实把“6·25”特大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力确保灾区农业不减产,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
在马龙县农业局的牵头下,小海子村从陆良县三岔河镇购进藕种,连片种植浅水藕436.8亩,共投入藕种87吨。积极引进昆明嘉德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70万元,发展200亩露地喷灌蔬菜种植、100亩钢架大棚蔬菜种植,现已完成150户种植户技术培训和90亩钢架大棚安装、喷灌沟渠开挖、机耕道开挖、电力架设、引水管道安装等工作。根据村民意愿,村里今年还将发展2400亩万寿菊种植。目前种植地块已落实到户,集中育苗工作准备就绪,全村计划在4月15日前完成装袋排苗工作,4月20日前完成整地理墒工作,5月10日前完成移栽任务,6月下旬开秤收购鲜花计划。同时还计划投入232.78万元建412口新型沼气池,目前已建好8口,其余404口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正在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干活的竹保兰告诉记者:“我家的3亩地租给老板种蔬菜,每亩500元,每年租金是1500元。像我这样租了地的村民还可以到蔬菜种植基地打工,每天40元。这样我们不仅把剩余的土地租了出去,还打工挣了钱,算下来一年的收入也上万了。”
沐浴着春天和煦的阳光,经历了灾难的小海子村村民们,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着美好的新生活。(记者 张 雯 晋立红 通讯员 赵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