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高位增长的后劲期待——湖北省工业经济开局透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8日   来源:湖北日报

    兔年首季,“十二五”开局,湖北工业一路高歌。

    从省经信委了解到,前3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38亿元,每月净增百亿元以上,3月更创出677亿元的新高,高出历史最高月份45亿元。

    分析增速,首季增长21.6%,当月增速均在20%以上,居全国前列。

    高位增长之后,后劲如何,能否持续?15日,省经信委召集各市州经济运行部门负责人深入商讨。

    高位趋稳特征基本确立

    金融危机一度打乱了湖北省工业快速上升运行的轨迹,2009年2月跌至最低点;之后增速持续回升至2010年2月最高点,今年随着同期基数不断走高,从短期来看,二季度可能增速回落,成为全年的相对低点。但从长期看,湖北省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加速特征并未改变。

    从数据看,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303亿元逐级上升,增至2010年的6136亿元,占GDP比重由30.2%上升到38.8%。今年3月,单月规模又创出历史新高,呈不断放大特点。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升至50%左右时,才会到达“倒U曲线”的拐点。因此,经济专家预测,湖北省工业总量快速放大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快速发展的空间已经打开,确立相应的战略、把握住机遇是关键。

    速度较快的同时,平稳性增强。2006年至2010年,湖北省工业增速一直在20%以上,高于全国3.4至9.1个百分点,但增速波动率低于全国。今年一季度延续了这一走势,且波动区间更小,高位趋稳特征已基本确立。

    结构优化效应明显

    从结构看,前3个月,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3.5%和20.8%,轻工业增速连续5年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占全省工业的30.2%和69.8%。

    轻工业比重从5年前的27%一路走来,如今已近“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既是发挥湖北粮、棉、油、水产品等资源比较优势,对过去发展不足的“补课”,也是国内市场份额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正常反映,印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

    一季度,汽车、钢铁、电子行业增长20%以上,食品、建材、机械行业增长30%左右,成为支撑工业增长的领军行业。从内部结构看,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终端消费品工业比重上升,原材料工业则下降。“一升一降”,反映湖北省工业由重化工业向高加工度、技术密集化阶段转型升级的新特点,契合湖北省能源、资源缺乏的要素禀赋特点。

    放眼“十二五”,机械、电子信息等有望继汽车、食品等行业之后,成为工业增长中的引领性产业。这正说明了行业内部结构的演进趋势:精深加工总体好于初加工与粗加工;汽车产业在壮大规模的同时,零部件将得到更快发展;电子产业中的消费类继续快于投资类;建材中的陶瓷、瓷砖、石材迅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钢材高精深加工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高成本时代的盈利动力

    从已公布的1至2月数据来看,企业越来越会“赚钱”了。省经信委副主任梁一新介绍,今年前两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6.1点,同比提高23.6点;工业利润保持50%以上快速增长,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2个百分点。在同期高基数、今年高成本的情况下,效益的高位增长可谓“超出预期”。

    然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也应看到生产成本已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5%,原材料、能源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7%,价格“剪刀差”达6.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用工成本在去年上涨20%的基础上,又上涨了15%左右。

    分析会上,各市州经济运行部门负责人纷纷提出,要把质量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强化管理中提升质量效益水平,在创新中提升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中寻找市场空间,在转变增长方式中谋求新的跨越,这才是未来确保工业盈利的持久动力。(记者 梁晓莹 通讯员 周开斌 李波伟 实习生 甘莉) 

 
 
 相关链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3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浙江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 高开稳走开局良好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2011年前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贵州省关于今年以来用电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