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现场
4月26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气象局召开。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郭丽琴,陕西省气象局党组成员、西安市气象局局长谢双亭,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薛春芳等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谢双亭围绕世园会期间城市运行保障、精细化预报服务、特色气象服务、科技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与强化社会管理等内容,详细汇报了世园会气象服务筹备工作开展情况。世园气象服务团队的业务代表汇报了世园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服务产品、服务特色和亮点等方面情况。
陕西省气象局还在现场公布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新闻发言人名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陕西气象部门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和气象新闻的发布机制。
此次发布会吸引了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陕西日报、陕西省电视台、西安日报、西部网等省内主流媒体。他们纷纷围绕公众所关心的世园气象问题和气象热点话题进行了现场提问。世园气象新闻发言人详细生动的解答得到了与会记者们的一致认可。
另悉,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和各大媒体记者一同参观了陕西省气象局各业务平台,观看世园气象节目、花卉气象服务系统等,对精细、贴心的世园气象服务工作连连称赞。

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现场
世园气象服务整体筹备准备就绪
“三级体制、三道防线、三层监测、立体保障”,此十六字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世园会气象服务的整体筹备情况。这是记者从4月26日召开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三级体制分别指中国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和西安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专门成立世园会气象服务协调指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对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予以有力支持;陕西省气象局成立世园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举全省之力,集八方之智,组建完成28支世园气象服务支撑团队;西安市气象局于2008年底开始着手筹备世园气象服务,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气象保障工作经验,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气象预报科技成果应用于世园会,形成了以观测、预报、服务为主体一体化的世园气象保障工作体系等。
在三道防线里,第一圈层利用雷达等支撑技术提前警示,第二圈层利用SWAN等提前预警,第三圈层通过应急现场观测等发布警报。
中小尺度观测网、关键敏感区观测网和园区观测网这三层监测通过天基、空基、地基,全方位监测构造“三层嵌套”的气象监测网,实现与三道防线的工作衔接;主要针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包括雷电、大风、暴雨、大雾等高影响天气以及植物生长环境等的连续自动监测,重点加强对园区及周边重点地区实况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信息采集处理,满足短时临近预报和世园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需求,提高短时临近预报准确率和应急气象服务能力。
除此之外,世园气象服务立体保障将本着“成功、精彩、精细、贴身”四个目标全面展开。
2011西安世园会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实录
关键词:开园天气 有利
预计27-28日,西安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能见度较好;日最高气温一般在29-31℃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3 ℃左右;日最低气温一般在17-19℃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5℃左右;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世园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4月29日至5月1日,西安云量较多,其中29日晚有弱阵性降水。
具体预报如下:4月27日,晴转多云,气温17-28℃。4月28日,多云,气温16-30℃。5月1日,多云转阴天,气温14-25℃。
关键词:三级体制、三道防线、三层监测、立体保障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西安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有五个特点:一是世园会气象保障要求规格高,外事活动涉及国家形象,要求气象保障必须到位;二是保障时间跨度长,历时178天;三是涉及活动种类多,据了解,世园会期间各类专题活动达上千场,这就对专项的气象服务保障带来挑战;四是面临的气象条件复杂。从4月28日到10月22日,西安常见的各种气候灾害都可能发生,同时也可能出现极端天气灾害。这样也给世园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带来挑战。五是领导重视。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特别强调“要注意极端天气灾害对世园会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更是高度重视,给予世园气象服务资金、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全面保障。另外西安市委市政府也对世园气象保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对此,陕西气象部门从“十六个字”方面对世园会气象保障和服务工作进行积极准备,即“三级体制、三道防线、三层监测,立体保障”
三级体制——
中国气象局专门成立了世园会气象服务协调指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对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予以有力支持。并于今年3月份与陕西省政府签订防灾减灾战略合作协议,同时重点提出对2011西安世园会的气象保障工作。陕西省气象局成立世园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举全省之力,集八方之智。组建完成28支世园气象服务支撑团队。西安市气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整体部署,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原则,在中国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的安排部署下,形成世园会气象服务工作小组,于2008年底开始着手筹备世园气象服务,借鉴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气象保障工作经验,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气象预报科技成果应用于世园会,形成了以观测、预报、服务为主体一体化的世园气象保障工作体系。目前全市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力大大加强,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已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一流城市同期试点。
三道防线——

三层监测——
通过天基、空基、地基全方位监测构造环关中区、西安城区、世园园区三层嵌套的气象监测网,实现与三道防线的工作衔接。
环关中中小尺度观测网以西安为中心周边约200公里的区域,包括:地面自动气象站1080个、探空站4个、天气雷达站7个、闪电定位站8个、卫星遥感监测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9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57个等,实现对环关中地区各类天气、气象灾害、土壤、生态等进行自动、连续、立体的观测,为世园期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中短期天气预报、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生态遥感和园艺特色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敏感区观测网以世园会园区为中心的周边约50公里的区域。敏感区观测包括既有的自动站138个(含在环关中观测网)、GPS/met 7套;在敏感区内,新建大气电场仪5套、能见度监测仪5套、风廓仪1套、电离层测高仪1套,组成敏感区大气电场监测网、雾霾自动监测网、GPS/met 水汽监测网。另外,在获取阎良试飞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风廓仪观测资料的基础上,与新建长安风廓线仪组成边界层风监测小网。
关键敏感区观测网主要采用新型观测手段和加密方式,实现对西安大城市区域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突发天气、强天气的自动、连续、综合、高密度监测,为面向西安城市运营和世园各项活动的精细化预警预报服务提供支持。
园区观测网以世园会园区为中心的四周约15公里区域。园区观测网包括既有自动气象站15个(含在敏感区观测网)、大气成分和沙尘暴站各1个,在园区内建设1个综合气象站,在园区周围新建8个六要素自动站,组成世园会园区观测网。
园区综合站可实现对园区28个气象要素的连续自动监测,同时还在园区建成4个温湿站。
立体保障——
气象部门构建了立体的保障机制,我们将其概括为“举国体制,省市同城,团队协作,前后支撑,全面参与。”世园气象服务立体保障将本着“成功、精彩、精细、贴身”四个目标全面展开。将以下指标作为衡量气象保障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开闭幕、园区内外大型活动服务准确及时;高影响天气应急保障有力;展会服务及时有效;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不低于90%,预警95%以上,服务产品传递及时率100%,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率100%;西安大城市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举国体制。中国气象局的全面领导与参与,中国气象局为世园会气象保障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设备支持,同时还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持和组织支持。譬如就开园天气,1个月前(3月28日),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主持进行了专门的世园开园气候会商,4月18、23日,中央气象台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陕西省气象台、西安市气象台等参加进一步世园开园天气进行短期会商,25、26、27日,将由西安市气象台主持,中央气象台,中央气象台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陕西省气象台参加更进一步对世园开园天气进行逼近式临近会商,以做到对世园开园天气把握做到最大把握。
省市同城。在西安世园会之后,还有青岛、秦皇岛世园会及其他一系列重大的国内国际活动需要保障。因此中国气象局对省、市气象局同城的大型活动的气象保障模式重视,对西安世园会省、市同城,团队协作的气象保障模式寄有厚望,希望通过西安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探索出来一条节约资源,提升能力,推进大城市气象服务工作的方式与道路,因此我们西安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也肩有重任,压力很大。
团队协作。指目前陕西全省世园气象保障的工作模式。
前后支撑。主要指我们目前在指挥中心、世园村服务席位与后台核心工作团队的工作关系。
全面参与。总体希望,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和努力,使精彩的世园始终伴有精彩的气象护航,“融入世园,服务全程”。
精细。就是大力推进世园精细化预报与服务。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世园气象保障工作方案加紧落实中国气象局批复的《西安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方案》。
贴身。世园服务“零”距离。在服务方面,我们将坚持两条线,一条线,面向园区花卉的专业气象服务,这是我们此次世园会气象保障的一大亮点;另一条线,是面向人的活动的气象服务,是我们整个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的重心。重点包括:面向城市安全运行和世园各类活动安排的专项气象服务,面向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公共气象服务以及面向各种参展商、服务提供商的专业气象服务。我们总共设计了54种服务产品,随时准备满足各种气象服务需求。同时还准备了世园会气象服务手册和气象服务指南,用以满足世园会基本气象需求和引导公众如何获取世园期间的西安气象信息。
关键词:引进 创新 本地化
我们从基本业务抓起,引进先进技术并本地化,加强自主研发。主要引进了北京奥运RUC系统、对流风暴自动临近预报系统(ANC、VIPS)、GPS/MET项目业务化解算及应用、西安(世园区)化学危害快速评估、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系统、中尺度数值预报动力释用09年8月等。自主开发了西安城市强降水内涝系统、西安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西安生活指数预报系统、中尺度滤波软件、地面能量分析软件、基于卡曼滤波的温度预报方法、西安大雾预报方法、西安地区各边界水汽输送和收支计算、园艺花卉气象服务系统等十个项目。
关键词:应急保障 城市运行 世园会
针对世园会期间的城市运行,2010年9月,气象部门配合西安市政府出台《西安市极端天气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全市极端天气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强化了应急气象保障工作流程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同时下发分灾种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配合世园会,由执委会办公室下发《世园会气象保障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世园会应急保障响应级别,细化流程,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使气象保障充分与世园会三级应急响应相衔接;西安市气象局组织召开气象灾害联防专家会议,与全市十二家单位签订联防协议;聘请特约气象灾害联防专家。
关键词: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
针对世园气象服务七类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筹备阶段和不同的地理区域,气象部门从去年11月1日就已经开展筹备期、布展期,并将开展好运行期、撤展期的中英文双语服务产品。比如有世园气象服务专报的年报、季报、月报、旬报、日报(早报、晚报)、精细化天气预报(12小时~1小时)。建成了标准化、自动化、系统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了包括喷雾指数、通风指数、涝根指数、浇灌指数、灼伤指数、遮荫指数、防寒指数等精细化服务指数的西安世园园艺气象服务系统;整合电话、传真、电子显示屏、网站、电视等渠道,畅通信息渠道。
关键词:预测预报 精细化
为了解决好灾害性天气影响大、预报难度大和气象服务需求多、专业性强、挑战性大等问题,陕西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了世园会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方法研究,西安城市客观精细化预报系统,城市化学危害品突发泄露事件应急快速评估系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气象科技成果引进与本地化及再创新应用,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本地化运行和园艺花卉气象条件服务技术等世园会气象服务专项技术研究。
陕西气象部门创新了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了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VIPS)、风暴追踪及客观定量预报业务系统(ANC);建成计算能力达7640亿次每秒的数据计算平台;建立了全市基于中尺度预报模式的72小时内逐时预报和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引进北京市气象局的“化学危害快速评估软件系统”和中科院“组合动力因子暴雨诊断系统”;积极开展北京奥运科技成果等高端技术引进及本地化工作,全力构建长期、中期、短期、短时临近预报相结合的世园预报服务体系,形成了由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综合预报预测系统、灾害预报预测系统3个子系统及预测预报预警人机交互分析平台、预测预报预警产品编辑平台两个平台组成的世园会气象预测预报系统。
关键词:花卉 系统 首创
西安世园气象服务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领导亲自深入分析需求,设计业务服务系统基本框架,组建花卉团队开发出“观赏植物气象服务系统”,为提升观赏植物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进行积极探索。
从2010年开始,承担该系统建设任务的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花卉团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加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期间,多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植物园的数名权威花卉、树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共收集整理了60个展园(其中16个国际园、35个内地园、6个企业园、3个港澳台园)共计206种园区花卉和树木以及19种街区装饰花卉,共有225种、163属、92科,其中:观花类116种,观叶类55种,观果类10种,观茎类42种,全株类22种的相关种植与气象服务指标信息。系统建立了2个数据库,一是包括光热水习性、温湿度上下限等36种气象指标的生长习性数据库;二是包括属科、植物类型、地理分布、原产地气候等13种种植信息数据库。研制了花卉移栽、喷洒、遮蔽、色彩艳丽度等4类指数预报模式。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实况监测、适宜性预报、服务产品、登录值守5项功能。包含栽培气象信息、植物花卉主要发育期、气象灾害敏感性、园区气象实况、花事手册等30个模块。系统每日定时自动生成植物生长气象实况评价、植物生长适宜性评价、可观赏植物气象信息、生长适宜性预报、园艺气象指数预报5类服务产品,可以有效地为游人提供观赏信息,指导参展方组织生产管理以及防灾减灾。
自2011年4月系统运行以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值守,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同时,根据运行情况定时检验记录系统服务效果,为系统功能优化积累科学依据。
作为气象部门首次开发观赏植物气象服务系统服务世园,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服务技术、积累服务经验,使这一专业的花卉气象服务系统精细呵护本届世园会参展的列国“名花”。力争为以后举办的世园会气象服务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