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发布了《2011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由广西农科院邓国富副院长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15年刻苦钻研、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特优582(简称“特优582”)榜上有名,成为获得国家确认的9个超级稻品种之一,而该品种是广西第二个本土育成的国家超级稻品种。
据悉,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家确认的超级稻品种为“桂两优2号”,为籼型两系杂交稻。而“特优582”为籼型三系杂交稻。专家们认为,相比之下,三系杂交稻有更明显的优势。最大的优点就是繁殖制种容易,制种风险小。两系杂交稻繁制种要求的光温条件比较严格,制种难度大;而三系杂交稻制种则基本不受光温条件影响,种子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容易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三系超级稻特优582适应性广,在广西各地都能种植。因此,“特优582”推广的时间虽短,但推广速度快,仅2011年在广西推广面积已达到20多万亩。此外,由于“特优582”生育期只有124天左右,比目前广西当家品种“特优63”缩短了5-7天,不仅非常适合在广西推广种植,还有望引发水稻种植模式的革新。
邓国富告诉笔者,这一革新体现在,由于目前广西引进的超级稻品种生育期普遍偏长,因此栽培上多采取“超级稻+普通稻+冬菜(或马铃薯)”的模式。如果推广生育期较短的超级稻品种,就可以在广西实现“超级稻+超级稻+冬菜(或马铃薯)”的“双超”栽培模式。推广广西本土超级稻新品种,进而引发“双超”栽培模式革新,对于提高广西乃至整个华南生态区的土地复种指数及粮食产量,都有重大的意义。(记者 陈江 通讯员 邓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