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在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专题部署,要求防汛、抗旱两手抓,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和针对性,及时准确分析天气气候特点,做好防汛抗旱预测预报服务及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矫梅燕指出,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天气呈现异常性,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10日,长江中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降水量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及水库水位异常偏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旱情突出,对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造成了严重影响。南方大部干旱的同时,广东、广西等地局部出现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复杂的天气气候形势,矫梅燕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加强责任感。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主要领导关键时刻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增强紧迫感及敏感性,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防汛抗旱面临的严峻形势,将汛期气象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力求工作到位,力争万无一失。
二要针对当前灾害性天气的特点,防汛、抗旱双管齐下,针对当前天气切实做好预测预报服务工作。要认真研究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特点,提高降水量分析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切实做好防汛抗旱的气候预测和中期、短期天气预报工作,将气象服务工作与水资源及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对旱情、涝情预报预测能力,提高强天气以及引发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强化国家级业务单位对省级气象预报预测和服务工作的指导,确保强天气过程不漏报。
三要密切关注突发性天气过程,强化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和突发天气的预警信息制作和发布能力,畅通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做好对预警信息传播的跟踪工作,有关职能司要做好部署检查,确保决策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
四要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发布权威科学信息,普及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等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记者孙楠 吴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