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裂变吉林力量——吉林省对外经贸实现整体跃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6日   来源:吉林日报

    改革开放之路,是希望之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及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和服务贸易取得显著成效。这片热土,正越来越自信地演绎着“吉林精彩”,裂变出惊人的“吉林力量”。

    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外贸进出口79亿美元,2007年外贸进出口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达到133.4亿美元,2009年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完成117.5亿美元,实现了“保份额、保位次”的目标。2010年,外贸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全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3.5%,超过年度确定目标27.5个百分点,比当年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8.8个百分点,总量比2006年翻了一番,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我省经济发展外向度的明显提高,其外贸依存度由2009年的11.1%,提高到2010年的13.3%,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由3%提升到3.5%,扩大了0.5个百分点。

    省商务厅厅长王甫轶对记者说,近年来,针对我省外贸进出口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省上下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狠抓外贸基础建设,在政策、资金、出口基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扶持外贸出口企业,大力培植大宗骨干出口商品,大力推进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大力支持外贸专业公司的发展,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使我省外贸事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现代中医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轻纺、木制品及家具等为代表的新的出口格局基本形成。

    汽车、医药、电子、农产品深加工、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外商投资项目不断增加;金融、商业批发零售、国际货运、教育、卫生等领域,吸收外资取得了新的突破,促进了我省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资金,逐步向引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服务贸易方向转变。

    2010年7月26日,首个服务于全省外贸企业的国家级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吉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正式开通。据了解,该平台集中面向吉林外贸企业,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以吉林产业特色为发展动力,融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于一体,涵盖信息发布、全球买家检索、企业和商品展示等商务功能,为我省经济与国际接轨融合、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创新外贸增长方式,开辟了新通道。此外,进出口担保公司正式成立,为进出口企业解决金融瓶颈创造了良好条件。出口基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向国家申报9个国家出口基地、确定21个省级出口基地,为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发挥了重大作用。

    “走出去”特色格局基本形成。我省以“非洲工程、朝俄资源、日韩劳务”为特色的“走出去”新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对外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经营主体从50家增长到102家,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增长到200家,形成了一批由综合性和专业性公司组成的,包括汽车、化工、建筑、电力、水利、交通、森工、轻工、农业、制药、机车等门类齐全的外经队伍。

    对外劳务合作也逐步摸索出团队整建制派出、基地县培训后派出等方式,外派劳务企业专业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成为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方向,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正在由周边国家向世界各国扩展,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开始走出国门。

    对于今后的工作安排,王甫轶告诉记者,我省将深入实施“主体壮大”、“品牌培育”、“边贸崛起”、“市场拓展”等7项外贸工程。强化外经贸企业队伍建设。对现有外贸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对进出口规模超千万美元的企业继续实施联系服务制度,支持其做大做强;对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下、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帮助其尽快成长为进出口骨干力量;对100万美元以下,以及尚未开展业务的企业,在业务培训、市场开拓方面,予以重点帮扶,协助企业发展实现业绩突破。同时,大力扶持外贸专营公司,为其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全面推进外贸出口基地培育。以出口基地为平台,以大型企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优势出口产业。积极推进长春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长春和通化科技兴贸基地等3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产业和区域板块申报国家级出口基地;推动建设我省新规划的21个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培育一批产业聚集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省级产业出口基地。吸引一批具备较强出口能力的民营企业和省外大企业进入基地,形成基地的骨干出口企业集群;结合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发展一批市州、县级区域特色出口基地。

    大力推进沿边开放,加强边境口岸和通道建设,加快边境贸易发展。继续组织对俄系列经贸活动,促进对俄出口快速增长。在规避贸易风险前提下,引导企业扩大对朝贸易规模。建立对俄朝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圣彼得堡、莫斯科、平壤等国际展会,扩大企业对俄朝出口签约能力。以延边州被国家列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契机,推进珲春出口加工区建设。加快中俄、中朝互市贸易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支持各类企业与俄罗斯和朝鲜开展投资和贸易。

    进一步推动我省服务贸易实现突破性发展。从企业培育、平台建设、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贸易统计等基础工作。重点发展软件、动漫、金融、设计、医药等特色离岸外包集群,鼓励企业设立接发包中心。完善服务外包基地基础设施,推动长春市汽车服务外包基地、长春市高新区软件园、延吉市中韩软件园等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发展。(记者 王子阳)

 
 
 相关链接
· 进出口并重增长近半 黑龙江省对外经贸首季开门红
· 财政部谈财政政策等|商务部谈促进消费和对外经贸
· 直播回放:商务部负责人谈促进消费和对外经贸
· 甘肃“十一五”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