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时节,绿柳垂岸的柳江河畔,74岁的柳州老居民孙代文目睹龙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当着记者的面吟诗一首:“风雨几度桂花香,人间何处有天堂;山青水碧自有韵,天下佳话数柳江。”
工业经济发力 挺起城市脊梁
柳州经济发展的数据,市民有目共睹:
2010年该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跃上200亿元新台阶;
全市GDP自上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10年增至1275.74亿元;人均GDP在全区率先突破5000美元,达5200美元。
这些位居全区多个第一的数据,无不记录着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柳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整整用了14年。2008年下半年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柳州工业更是一次考验。柳州市委、政府主动迎战“危机”。3400多家工业企业、近40万产业工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全面实施“二次创业”。至2010年,仅用4年时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即突破2600亿元;人均GDP在广西率先突破5000美元,达5200美元。2010年,该市工业化、城镇化率双超50%。
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3400多家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占11户,有5户企业昂首挺进全国工业500强。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化工、制药、造纸、制糖、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活力倍增;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生机勃发;新能源及环保等四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
今年1-5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达1124.99亿元,增长21.8%。
园区、县区工业发展不断壮大。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市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区、开发区已达6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和A类工业园区增至7个,入园企业近1600家。在今年该市工业总产值3200亿元目标中,园区工业经济将三分天下占其一,使全市数十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出市、县、乡,就能上班就业。
民生大手笔 提升幸福感
5年前,若问柳州职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只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有据为证:截至2008年1月,该市总工会对全市272家企事业单位4948户职工住房进行调查,住房困难户多达3330户,无房户1618户,其中有的人均不足3平方米,人均多的也不到10平方米。特别是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被分流、下岗、失业的职工数以万计。因经济困难、购不起新房,有的几代人同居一斗室,脏乱、潮湿、破旧、昏暗、无厕无厨。
“投资10亿元,对改制企业困难职工住房分批改造。”当年3月,该市作出决策。
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住宅面积达140多万平方米,涉及困难职工1.3万多户、4万多人。通过融资数十亿元加速兴建,至今年6月中旬已有20多家改制企业7000多户3万多职工喜迁新居。
此外,政府还投巨资为低收入家庭和困难户,修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达140多万平方米,使市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5年前的17.92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6.12平方米。
与此同时,一场事关少数民族村寨改防火工程,在该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进行。从2008年起,该市即对两县1000余个村寨进行水改、电改、灶改和寨改攻坚,总投资达7亿元。得益于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目前两县灶改、电改已全部完成;有680个村寨“四改”工程全部竣工,另有680个村寨和440个村寨分别完成水改与寨改,余者将在今年内全部完工。
“四改”工程全部完工后,三江、融水两个自治县将有12万户50多万村民不仅用上了安全电、喝上放心水、住上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房,还将彻底告别寨火隐患。仅此“四改”,每年可为三江、融水群众挽回因寨火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该市小学阶段九年义务制教育覆盖城乡,“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投入多达130.98亿元,年均增幅高达11%以上。153.58万多名城乡贫困学生得到政府资助,金额近7﹒6亿元,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午餐免费,受益学生达10万人。
近3年,该市投入教育经费达22.6亿元,超出实际投入306%。目前,全市拥有高中等职业院校26所,在校学生达5.6万人;3年完成自治区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达7.18多人次,完成率高达167%。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新模式,创出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新路子。近5年,该市对5.51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近22万人,财政投入培训专项资金达4774万元。
环境大改善 碧水映青山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柳州近年荣获三项至高荣誉;加上“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2010年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等一项项殊荣,龙城市民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2009年,该市提出“三个同步”科学发展战略,即先后出台政策性节能减排文件和方案20项,对2900多家工业企业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层层签订节能减排责任状,堵源头、治根本。
当年投入污水、污染与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上百亿元,对排污严重的2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54台污染源在线监控仪,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实施全天候监控。在近两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立案调查违法行为70多件、办结近60件;责令关停、取缔环保不合格企业30多家;对环评不合格企业一律拒之门外。
其总投资达20亿元的污水处理工程,除实施河北环岛截污系统、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河东沿江截污工程、白沙污水处理厂等14个子项目外,还对市区河段30多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截流。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实现日处理能力60.5万吨,6县污水处理厂亦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高质量、快步伐的城镇、企业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赢得城乡群众的一片赞誉。
至2010年,龙城市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二类水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比“十五”期末提高4﹒1%;降水PH值比“十五”期末提高0﹒89,酸雨率则降低39﹒9%。
大力扩建、新增公园、美化荒山增新绿。近5年,柳州先后投入资金近40亿元,使全市绿地面积达1427﹒34公顷。目前,该市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33﹒64平方米;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5﹒08%;市内共有公园27座,其中25座免费向市民开放。(记者 刘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