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从铁道部获悉,一年来铁路系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宣传、查缉和打击治理,取得了辉煌的禁毒战果。
一年来,全路公安系统共抓获制贩毒品犯罪嫌疑人6130名,打掉跨区域跨国犯罪团伙56个、成员374名;破获涉毒案件6933起;缴获毒品1014千克,其中海洛因253千克、冰毒221千克;缴获毒资500余万元。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郑州、北京等铁路公安局成功侦破跨国、跨区域贩毒和涉枪贩毒等多起专案,缴获大量毒品和枪支,力斩贩毒通道,由于战果辉煌受到国家禁毒委员会贺电表彰22次。
铁路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禁毒工作的领导。铁道部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部党组和主要领导对开展禁毒工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以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亚东为组长的铁路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构建了以铁路公安机关为主力军、客货运等部门职工共同参与、其他系统部门全员参战的禁毒工作格局。
为营造禁毒工作的浓厚氛围,铁路各部门深入动员,充分调动各岗位、各方面的积极性:铁路各级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推出了以创建“无毒站段”“无毒列车”为主题的具有铁路特色的禁毒活动;加强干部职工识毒知识的培训,一年培训职工2800余名;发动铁路客货运职工和旅客列车乘务员协助公安机关发现、查缉毒品,共发现报告涉毒线索41条。同时,铁道部制定严密措施,加强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监装监卸,提高抽查率,及时查获3起非法运输毒品案件。
为强化铁路禁毒工作的针对性,铁路部门加强站车查缉,增强堵源截流工作成效。根据全国毒品犯罪规律、特点的变化,铁道部把全路划分为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和中原五大区域,尤其加大对昆明、重庆、成都等重点地区车站、列车的阵地控制力度。此外,铁路公安机关继续加大重点站车缉毒设备的投入,投资800多万元购置毒品快速检测仪、缉毒犬充实到缉毒一线;注重培养缉毒能手,组建缉毒小分队,开展机动查缉,一次性查获贩运海洛因、冰毒千克以上的大案48起,同比增长21%。
在严密站车查缉的同时,铁路公安机关大力开展延伸打击,加大端窝捣点打源头的工作力度。一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主动挖掘和研判线索,打掉贩毒团伙56个、成员374名,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各铁路公安局普遍开花,加大打击力度,将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在抓好侦查破案、防范打击的同时,铁道部还积极组织公安、运输、宣传部门加大了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各级铁路公安机关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展开禁毒宣传攻势,车站、客车、站段机关等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有效推进了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记者 张依)

《戒毒条例》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7号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戒毒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戒毒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制定本条例。 >>>详细阅读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戒毒条例》有关问题答问
在2011年6月26日第24个国际禁毒日当天,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戒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该条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同时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国务院规定。为了实施禁毒法规定的各项戒毒措施,全面规范戒毒工作,有必要在总结以往强制戒毒、劳教戒毒执法实践经验,以及禁毒法规定的其他戒毒措施的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戒毒条例》。 >>>详细阅读
背景资料:国际禁毒日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王龙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由于毒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遏制毒品蔓延、打击毒品走私作出了不懈努力,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全球禁毒形势依然严峻。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最新发布的《2011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全球15-64岁的人口中约有2.1亿人在上一年中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而全球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报告显示,虽然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的全球市场缩小或保持稳定,但新合成毒品即“新型毒品”的产量和消费量都有所上升。
新型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幻或中枢抑制作用,对人的机体产生巨大危害,用药以后可能发生伤人、自残等暴力行为,新型毒品还容易引发性犯罪。冰毒、摇头丸、K粉和三唑仑等都属于新型毒品。
由于新型毒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一些青少年对其造成的危害缺乏认识,近年来,随着新型毒品的蔓延,吸食人员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特征。加大打击新型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犯罪的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毒品危害教育,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