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开发力度较强的省份,江苏尤其会日益受到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刚性制约,必须转变管理和发展理念,大力探索创新,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探索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6月25日~26日,正在江苏省调研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6月25日上午,在南京举行的纪念第21个全国土地日主会场的活动刚结束,徐绍史就在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的陪同下,深入国土资源管理前沿、企业生产一线和农户家中,就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整治、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地质找矿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等问题进行走访调研。一天半时间里,徐绍史一行先后前往江阴市国土资源局、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镇江市新区“万顷良田整治工程”现场和丹徒区谷阳国土资源中心所,以及位于南京市的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华东有色地勘局、江苏省地勘局,并与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座谈。
尽管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已进入细雨绵绵的梅雨时节,但丝毫没有影响徐绍史一行下基层、入田间的行程。在江阴市座谈时,无锡市及其所属的江阴市、如皋市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创造性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江阴市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榜首,为了破解土地资源紧缺困扰,总结出一套“隔江借地、向天要地”的“节地十八法”,而且还以“反规划”的思路优先划定了禁止开发区,防止无序扩张浪费土地、破坏生态。徐绍史对这些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感慨地说:“尽管我们的投资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比在全国已经非常高,但与香港、新加坡相比差距还很大。”
徐绍史听了介绍后鼓励说:“走节约集约之路是篇大文章,不是务虚而是现实,可以借鉴新加坡、日本的做法。江阴的‘节地十八法’、‘反规划’思路很值得总结,节约集约用地必须持续探索创新,否则经济发展就容易走入死胡同。”
江苏省的“万顷良田整治工程”一直深受各界关注。在镇江市新区,经过土地综合整治,原有的水田、旧村拆迁复耕的田地连成了片,规模宏大、一望无边,耕作条件大大改善。项目区涉及3个镇18个行政村共84个自然村,总投入45亿元,土地整理总规模达5.59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957亩,将建成集观光、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立体农业区。徐绍史关切地询问了“资金如何筹措”、“整理后的耕地权属及经营管理”、“拆迁农户如何补偿安置”、“集体组织与农户身份变化”等问题。
徐绍史还专程前往镇江新区专门安置土地整治拆迁农户的平昌新城,考察安置房建设和群众生活情况。在新茂苑小区5栋1单元101室的孙金凤家里,徐绍史与她亲切攀谈。
“您原来住多大面积房子,现在住多大,用水方便吗,物业费交多少?”徐绍史对每个细节都非常关心。
孙金凤满意地说:“我们家5口人,原来住200多平方米的老平房,现在政府给了我两套房子有220平方米。物业费一平方米3毛2分钱。除了打工收入,3亩承包地每年能拿到2500元的流转费。”
徐绍史给孙金凤算了算账说:“一年的支出总账与原来比增加不是很大吧。”
孙金凤连声说:“新增的没多少,家里人还能安排就业。”
徐绍史叮嘱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说,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加耕地而不增加建设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的好平台,关键是要规范做好、及时总结。同时,必须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多听农民意见,多请农民参与,多让农民受益。
对地质找矿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徐绍史一直牵挂心间。6月26日下午短短半天,徐绍史就先后在华东有色地勘局、江苏省地勘局听取汇报并召开座谈会。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邵毅提出了打造净资产达百亿元跨国矿业公司的目标,江苏省地勘局局长潘正勤表示将切实担负起地质找矿“第一执行人”的重任。徐绍史听了高兴地说,尽管江苏并不是矿产资源大省,但海岸带地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广义的环境地质工作,都有旺盛需求。地质工作必须坚持“两个更加”要求,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徐绍史鼓励两个地勘局的领导班子说:“目前地勘单位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有用武之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已经出台,地勘单位要打破自我封闭,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改革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地勘企业,培养一批能带领地勘企业闯市场的企业家。国土资源部正在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勘单位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还是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在思考如何走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为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江苏省各级干部谋划发展、创业进取、探索创新的干劲与激情,给徐绍史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副省长徐鸣及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座谈时,徐绍史表示,江苏的做法、经验引发了很多思考。同其他地区一样,江苏同样存在加快发展的动力与结构调整的压力并存、产业转型加快与省域竞争加剧并存、自身优势发挥与环境资源约束并存、依法依规意识增强与差别化需求增多并存等难题。“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资源供需双向调节和差别化管理,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李学勇赞同地说,江苏的发展态势好、潜力大,处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发展的黄金期,人口、环境、资源负重压力大,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徐绍史对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国土资源管理必须转变管理和发展理念,“两难”是客观事实,单纯地追求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会有“两难”,单纯强调保护资源也不会有“两难”,从单纯追求粗放增长方式、单纯强调保护资源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会出现“两难”。“两难”不是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而是统筹兼顾的多项选择。如何破解“两难”,考验着我们的管理智慧。希望江苏加大探索力度,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并加以规范,为全国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探索出一条新路。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江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