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大省,陕西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党建工作成绩突出:全省高校平均每年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6万余人,发展党员人数占到全省发展党员总数的一半,成为陕西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领域。
高校党建工作的成绩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实加强。作为高教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关乎高校办学方向和党的事业后备人才政治品质的大事来抓。为此,省上每年都要召开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省委教育工委特别制定了《陕西高校党委工作条例》、《陕西高校院(系)党总支工作条例》、《陕西高校院(系)党政联席制度》、《陕西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决策形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陕西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培养联系人制度、考察纪实制度、团组织推优制度、材料归档制度等;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入党动机教育,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教育内容和培训计划三落实;建立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严把“入口关”,确保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建立了校、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重点联系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定期谈话制度,完善了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迅速发展起来后,针对陕西民办高校数量多、规模大的实际情况,陕西及时研究制定了《陕西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基本标准》及评估体系,建立了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结对子”联系指导制度,选聘工作经验丰富的普通高校党务干部作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指导员,向17所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普通高校选派了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有力地推动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如今,不管走进哪所普通高校,“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已全面完成;民办高校在二级学院建立党总支、系部建立党支部、班级建立党小组工作基本实现,有效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高校中教职工党员比例达到48.62%,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6.5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省委教育工委坚持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每次调查1000名教师和2000名学生,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和“陕西大学生在线”思想教育专题网站等8个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推广了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举办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人员培训班,促进了网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任务。各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加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严格规范的辅导员准入制度,加强培训、强化管理,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了人员增加、素质提高、力量加强、工作有力的可喜局面。
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目前,陕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11%,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高校核心竞争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是去年,我们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是高校整体排名前移,发展特色更加凸显,在国家级核心指标竞争方面显示出强劲实力,新增博士一级学科57个、硕士一级学科195个,分别增长了60%和150%,累计总数居全国第4位;6所高校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占全国总数的10%;获批国家新兴战略性专业13个,居全国第2位;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的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二是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校主持完成的29个项目获陕西科学技术奖,占总数的83%;16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省属高校独立和参与完成的有5项,创最好水平。三是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全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2000项,同比增长20%,科研经费总额突破60亿元大关,陕西高等教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记者 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