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实施意见汇报,听取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方案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经济转型升级工程的推进计划(审议稿)》、《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审议稿)》。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每年都确立并实施改善民生的10件实事,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了人民群众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新提升。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做法与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江苏在兴办民生实事的同时,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江苏省情实际,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这“六大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认为,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分别进行系统化研究、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并有计划地推进实施,是全面贯彻“六个注重”最新要求、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是细化落实“民生幸福工程”的具体举措,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六大体系”,件件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件件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了民生为本、民生优先,不仅立足当前、办好实事,更是着眼根本、构建体系,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对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建设美好江苏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分别听取了推进“六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各有关部门在认真分析“六大体系”相关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对构建“六大体系”的要求、目标和举措分别进行了细化。会议原则同意“六大体系”实施意见,要求加紧修改完善,加快推进落实。会议强调,要加强制度衔接,推进机制创新,确保制度运行健康有序;要加大投入、加强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提高政策普惠性,同时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立体系目标;要加强与基层的沟通衔接,注重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要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做到好事办成、好事办好;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确保进度,推动我省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会议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省正处于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必须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宏观引导,大力培育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会议指出,江苏新兴产业起步早、基础好,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对接国家规划,争取重大项目,突出高端引领,突出规划引导,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我省加快建成经济强省。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投入方式,集成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拳头,实现重点突破,在一些领域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编制,设立专项资金,明确工作职责,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经济转型升级工程的推进计划(审议稿)》、《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审议稿)》。会议指出,转型升级是实施“八项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推进计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若干意见”提出了服务业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对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也作了明确。会议同意将这两份《审议稿》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会议还听取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前期准备工作及有关工作建议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