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协商机制运行成果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26日   来源:吉林日报

合作共赢构筑“大东北”
——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协商机制运行一年成果综述
    

    在振兴东北历程中,2010年当着浓重之笔。这年4月,首届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沈阳召开,东北地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随后开始运行。一载已过,当2011年新一轮“联席会议”即将在吉林召开之际,盘点一年来四省区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丰硕成果,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让人振奋的前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作为第四个区域合作发展地区,“大东北”必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和东北亚最具活力的新经济板块!

    2010年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之后,根据《2010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纪要》、《东北四省区合作框架协议》和《东北四省区重大合作事项》精神,东北四省区围绕大生态、大交通、大电网、大开放,加强能源、产业、物流、旅游、金融、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务实合作,各省区在诸多重要的跨省区合作领域里取得了积极进展。

    去年3月,辽吉两省的通化、丹东、白山三市共同签署“东北东部经济带”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吉林省通化市投资兴建内陆港,将丹东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推动丹东港与通化内陆港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同年8月,第六届东北四城市(4+4)市长峰会,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合作协议》,东北八城市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共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优势,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紧接着,9月份,第二届东北东部(12+1)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在通化市举行。会议通过了东北东部(12+1)市(州)区域合作“飞地”经济区优惠政策说明和进一步推进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的倡议书。此外,东北“4+1”城市旅游联合体的五个城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鞍山)在湖南、湖北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境内外重要客源市场,联合开展了促销活动,加强了对大东北旅游的宣传力度,开拓新兴客源市场,扩大入境旅游份额。在会展经济方面,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东北参茸中药材贸易洽谈会暨国际天然药物资源和保健品高峰论坛、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等东北地区特色展会,加强了地区间合作与交流……

    短短一年时间,“大东北”四省区在中央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精诚合作、携手共进,辽阔的黑土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重点产业优势继续巩固,国家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予重点支持,去年共安排投资数十亿元,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汽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100亿元,鞍钢集团超过1535亿元,哈电集团超过350亿元,一重集团接近150亿元。吉化千万吨炼油、大庆120万吨乙烯改造、通钢技术升级改造、沈阳机床重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长春轨道装备产业园、齐齐哈尔一拖东方红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他特色新兴产业集群也粗具规模。辽宁省发布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吉林省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和规划。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国家生物产业、汽车电子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效显著。一重集团攻克百万千瓦级核电锻件核心技术难关,长客股份掌握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华锐风电5兆瓦风电机组下线,正在研制6-10兆瓦风电机组,瓦轴集团为重大技术装备配套的轴承产品中替代进口的占65%。

    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辽宁省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营口、辽阳、延吉、齐齐哈尔等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黑龙江省制定实施了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扶持政策。吉林省启动人参基因组计划,组建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际金融危机后,辽宁省累计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8个,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50家。中国科学院在东北建立先进材料、绿色智能制造和现代农业等工作组,组织实施的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38个项目全部完成。

    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提升,2010年东北地区加快建设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通辽科尔沁区农产品深加工等5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哈尔滨市、大连高新区、沈阳铁西区、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列入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支撑能力增强,设立了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意见》, 进出口银行2010年安排25亿元用于支持东北地区重点技术装备出口,大连商品交易所新增焦炭交易品种。旅游业影响扩大,《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大工业、大农业等旅游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辽宁温泉度假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等加快建设。物流业加快发展,东北亚物流合作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东北地区物流业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出版、电影电视、演艺、动漫等行业影响力增强,东北6家园区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铁路——2010年东北地区铁路建设投资完成668亿元,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500公里。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全线铺轨,长春-吉林城际、前阳-庄河等铁路建成通车,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锡林浩特-乌兰浩特等项目加快建设,沈阳-丹东客运专线、大连-丹东快速铁路、吉林-珲春高速铁路、松原-陶赖昭铁路、集宁-通辽铁路扩能、哈尔滨-绥芬河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北京-沈阳、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赤峰和通辽到京沈客运专线连接线等铁路前期工作有序展开。公路——去年东北地区共建成国家高速公路5640公里,99.3%的乡镇和95.7%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机场——截至2010年底,东北地区共计建成投运机场25个,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丹东机场扩建、锦州机场迁建取得积极进展,抚远、加格达奇等机场新建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港口——包括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内的辽宁省76个港口项目全部开工,辽宁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4.4亿吨。能源——2010年东北地区共投产火电项目装机1045万千瓦。风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呼伦贝尔-辽宁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运。水利——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成运营,引嫩入白、老龙口、哈达山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黑龙江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辽宁青山水库开工建设。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增强,2010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77亿美元,其中辽宁省达207亿美元,升至全国第二位。

    重点开放区域布局更加均衡。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黑龙江和内蒙古沿边开放在全国对外开放全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试运行。长兴岛、锦州、四平、宾西等8家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项目在吉林市启动。

    与东北亚周边国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与日、韩经贸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中俄地区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方案正在抓紧研究,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输油,同江铁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有序推进。中朝合作开发朝鲜罗先经济区和黄金坪岛经济区签署相关协议,新鸭绿江大桥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国家对东北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东北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农业在全国地位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迈出新步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明显加强。可以说,2010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相关链接
· 国家防总要求东北三省全力做好当前防汛抗洪工作
· 水利部:东北三省全力做好当前防汛抗洪工作
· 内蒙古东部东北有较强降水 江南华南等地有高温
· 东北在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首个机组即将投产发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