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大礼包如何保证落地,城市安全隐患如何“根治”……昨天(7月27日)上午,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分组讨论,围绕前天韩正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就稳定物价、收入分配、安全运行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稳定物价须遵循市场规律
老百姓“餐桌”是天大的事情。走进各个审议分会场,“菜篮子、“米袋子”为代表们频频提及,“稳定物价”成人大代表关注的中心议题。
朱红代表直言,上半年上海不少数字“很好看”,扣除通胀因素后,老百姓成了物价上涨的最大承受者,不仅工资没有增长,资产也在缩水。陈晓漫代表提到,尽管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2%,看似与GDP增长同步,但食品涨幅才是决定老百姓口袋里钱多钱少的决定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要格外注重民生改善,对稳定物价作通盘考虑。
“稳定物价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遵循市场规律。”吴荷生代表说,物价上涨已由结构性转变为全面性,而当前物价控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政府要调动整个市场的调节机制,要在了解、顺应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来调控物价。在汤芷萍代表看来,物价稳定,必须形成稳定物价的长效制度。金建忠代表认为,绿叶菜运输和生产成本高,上海采取物价补贴,这些措施很见效。但是有些食品的供应比如猪肉,不是上海独自能解决的,需要放在国家层面来考虑解决。秦文波代表也持此观点,“我们的菜篮子工程,基本上属于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政策设计要放在更宏观的层面来整体考虑。”
不少代表对“菜篮子”支招献策。聂广荷代表说,从田头到农贸市场的中间环节太多,且层层加码,导致菜农赚不到钱,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建议多听基层意见,明确菜场的公益性质。周国雄代表建议,政府要多管齐下解决菜价贵,如减少标准化菜场的租金,拿菜场中最好的摊位让菜农直接供应,组织车辆到郊区运送蔬菜等。周秀芳代表说,市民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蔬菜,而郊区农民也愿意把多余的蔬菜拿到城区卖,对这种非正规的菜场与其“赶”,不如“管”,如每天排出固定时间段允许农民在市区出售自家蔬菜。
惠民礼包要及时出台配套措施
江为民代表说,给退休人员加工资,发放高温费补贴,这些政策很得人心。邵敏华代表认为,民生礼包要再向弱势群体倾斜。聂广荷代表提到,近年来本市在完善社保体系上“不停步,迈小步”,但与百姓的期望值相比,保障标准还低了点,希望还能在具体数额上做“加法”。
叶维华代表提到,当前上海工资已经很久没有增长,在应对高成本的生活时,百姓压力很大。周慕尧代表建议,上海市民收入要高于其他城市的市民收入,才能保持其一定基础的生活水平,以及整体氛围和谐。
惠民大礼包如何保证“落地”?张武平代表说,多级政府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有时存在“偏差”,宣传和执行之间存在“时间差”,建议长远考虑惠民政策的后续效应,并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孙洪林代表说,高温补贴以通知的方式下发,没有强制力,一些企业职员至今还未享受到,是否对此予以规范,让好政策真正惠民。
社保并轨也是代表关注的热点。如何做好新老制度衔接,不“翻烧饼”?吴荷生代表提到,要把握好配套性政策出台的节奏。如企业镇保转城保后,应及时出台利于企业的扶持政策。吴梅代表说,社保的三年、五年过渡,会给一些企业增加较大的压力,有的小企业可能要被淘汰;还有的已参加镇保,但缴费未满十五年的,要自行缴费,这部分人的压力比较大,希望就此方面进行研究。
城市安全不能“运动式”管理
上海作为现代化城市,城市安全问题具有“放大效应”。代表们认为,报告中“如履薄冰”、“细致缜密”的表述,恰如其分反映出我们对待城市安全运行应有的态度。保障城市安全需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的应对机制,做到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深刻吸取“11·15”火灾事故的教训,上海全面深入开展了城市安全和生产安全调研,并将于下半年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实。不过,李伟文代表也提出,现在安全监管工作有一部分仍是“运动式”管理,抓一阵好一阵,往往忽视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标准的完善。
秦文波代表说,重大民生工程应在充分运行调试和验收基础上才予以启用,而不是赶工期、急于交付;工程论证中除了可行性论证外,还应做不可行性论证。政府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采取“绕着走”的态度是行不通的,上海要直面矛盾,勇于作为,创造性地解决城市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
陈秀平代表认为很多问题出在管理水平跟不上。吴念祖代表提出,要理顺应急体制中存在的“单元”交叉、边界模糊等问题,比如交通枢纽中同时存在民航、铁路、民防等“单元”,一旦发生事故,这些“单元”之间如何有效衔接、密切合作,值得研究。
同样,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食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不一,且各管一段。看起来谁都在管,但又谁都可以不管。代表们提出,需要切实理顺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起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多位代表建议在城市安全运行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把“预防为先”理念贯彻到各个环节中去,认真研究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譬如“居民区火灾”、“玻璃幕墙伤人”、“地铁大客流安全”等问题,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联动,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联动,更好地构建和谐、安全城市。(记者 王海燕 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