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顶着高温酷暑,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徐守盛强调,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推动精细化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
扶贫要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起
山路蜿蜒崎岖。一大早,徐守盛一行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保靖县葫芦镇傍海村。
苗鼓擂起来,苗歌唱起来,听说省长要来傍海村,七村八寨的乡亲们都赶了过来。徐守盛快步向前,与乡亲们亲切握手。
傍海村依山而建,交通十分不便,2010年人均收入仅2400元,属典型贫困村。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派出扶贫工作组进驻傍海村。
沿着陡峭的石板路,徐守盛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们。来到老支书石仁爱家,徐守盛攀着木梯登上阁楼,关切地询问老人生活情况。在患腿疾的石恩望家,徐守盛叮嘱他尽快到医院查清病情。
村民龙兴义,母亲失明、弟弟残疾,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种茶、养鸡维持。走进龙兴义家,徐守盛关切地问,粮食够不够吃?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龙兴义指着四壁残破的老木屋说,“木屋住了30年,已经成了危房,实在没钱整修。”
“你放心,有政府的帮助,勤劳的双手,房子一定会整修好,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省长的鼓励让龙兴义十分感动。
得知村里有25户危房户,徐守盛殷殷叮嘱,“安居才能乐业,扶贫工作一定要从老百姓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做起。”
在村小学的会议室里,徐守盛和大家围坐一起,讨论村里下一步扶贫发展思路。他一口气向村支书龚伍金问了11个问题,涉及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义务教育、救灾救济、计划生育、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
交流中,一个数字让徐守盛十分关心。傍海村目前有15个小孩辍学在家。
“扶贫一定要从源头抓起,要让贫困地区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徐守盛指出,要坚持物质扶贫和智力扶贫两手抓,决不能出现若干年后又要对下一代扶贫的现象。
扶贫开发要出效益、出经验
在听取扶贫工作组和保靖县工作汇报后,徐守盛说,1995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先后选派17批42人次,进驻保靖县9个贫困村开展工作,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为改变扶贫村面貌,致富一方百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徐守盛指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已纳入国家扶贫主战场,要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国家扶贫开发纲要,继续把湘西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奋发有为地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加快培育发展有特色、有传统优势、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大力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对接市场。要提高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挖掘房前屋后的空间,发展“庭园经济”。要把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每一个户头上,从发展最需要、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入手,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项目建设。
徐守盛强调,扶贫开发既要出效益,更要出做法、出经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财力、物力、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湘西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的地方,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把保护置于首位,做到让老百姓眼前生活有保障,长远生活不受影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要结合地质灾害勘查和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探索异地扶贫的新途径。
徐守盛强调,要坚持精细化扶贫,群策群力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要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给予具体支持,一家一户回头看扶贫效果,千万不能大而化之。做好规划和政策衔接,发挥最大效应。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解放思想,不等不靠,靠双手、靠头脑,走出大山,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财力向贫困地区倾斜,握紧拳头保重点,把老百姓迫切希望办的事办好。
临别,苗家的老妈妈们唱起苗歌,感谢亲人们的关心和帮助,祈盼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省政府秘书长盛茂林,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记者 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