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艳红桃挂满枝头。村支书龚道祥说,全村5000多亩桃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的60%以上。
这是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贵州省各地立足本地的气候、生态等优势,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果蔬、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加快了贵州省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贵阳市积极扶持农民发展都市特色农业,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子。乌当区积极扶持农民打造杨梅、樱桃、桃子等特色水果品牌,不但让水果卖好价,还借势帮助农户发展“农家乐”。
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各地着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清镇市温氏养殖公司建立“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的诚信农民体系,联合530户农民饲养肉鸡1200万羽,带动农户增收2400万元。
锦屏县龙池万亩果场采取承包开发型、股份合作型、紧密扶持型、松散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3200户种植果树1.45万亩,果农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户均种茶9亩,人均纯收入8300元;而湄潭全县的投产茶园达16万亩,去年茶叶综合收入近14亿元。
近年,贵州省重点支持苹果、火龙果、桃、葡萄、杨梅、樱桃等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目前全省果园面积达227万亩,年产量123万吨,果品产值达36亿元。
在提升特色产业整体效益助农增收方面,龙头企业功不可没。25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特色农业原料基地768万亩,带动341万农户增收。去年,全省300多家蔬菜龙头企业、10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种植商品蔬菜140万亩。(实习生 曾霞 张甜 记者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