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终于“掀起红盖头”,通过专家评审。
随着《规划》新鲜出炉,专家乐观看好: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很可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千里西江又将迎来新的一轮开放开发热潮。
以《规划》整合西江流域
《规划》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展望到2050年,确定了西江经济带“一统领二规划七配套”的发展规划体系,即以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和西江沿江岸线利用规划为基础,配套编制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沿江工业产业、沿江城乡协调发展、水资源综合利用、沿江旅游发展、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沿江造林绿化等实施方案。
专家们认为,《规划》确定了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了西江经济带整体布局方案,为实现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编制《规划》是自治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
杨道喜认为,《规划》是当前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成果,也是指导西江经济带开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推动广西“两区一带”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西江流域、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樊杰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推动广西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以及上游云贵地区的西江流域整合起来,争取能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
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水运因绿色发展而复兴。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测算,如果进行合理开发,整条西江水系相当于20条铁路的运力。就成本而言,从铁路运输每公里每吨的成本是0.15元,公路是0.5元,水运只要0.04元。
水能生财,也能成就未来。《规划》提出,突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努力将西江水系打造成“水上高速公路”。
根据《规划》要求,加强南宁-梧州段II级航道和梧州、贵港、南宁港建设,提升西江干流运输能力;积极推动柳黔江、红水河、右江、左江等主要支流航道和崇左、来宾、柳州、百色港口建设,延伸西江水运网络,形成以“一干四支”航道、“三主四副”港口为重点,通航能力1亿吨左右的西江黄金水道。
西江将成工业发展轴带
西江经济带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还将给西江经济带的区域和相关行业带来重大投资机遇。
《规划》提出,要通过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加大对外出口结合起来,把大规模企业终端生产与中小企业集群配套发展结合起来,把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同着眼市场需求培育新增长点结合起来,以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提升和模式转变为核心,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实施新型工业化主导战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基于沿江各地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环境承载能力等,《规划》提出,通过“健全链条、补充配套、培育新秀、网络合作”的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筑“承接产业核心区”、“高端产业重点区”、“特色产业发展区”三大特色产业分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沿江集聚,壮大工业实力,将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新型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工业发展轴带。
广西70%城镇人口聚居西江边
自古村镇城市逐水而建,因水而兴,已形成灿烂的流域文化。
专家认为,随着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必将一座座偏隅一方的城市推上历史的舞台。
《规划》提出,以人口和产业向沿江城镇集聚为重点,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港口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显著提升沿江城镇化水平,打造沿江城镇密集带。
《规划》提出,带动沿江城镇的协调发展,打造西江干流城镇发展走廊和南宁-柳州城镇带、桂西南城镇带、右江走廊城镇带。到2020年初步形成城镇分布密集带,到2030年基本形成生活环境亲水宜居、土地利用集约高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充满活力的广西西江城镇带。届时,南宁都市区、柳州-来宾城市组团、梧州-贵港城市组团将集聚广西西江经济带70%以上的城镇人口。 (记者 吴家跃 通讯员 王秋霞 黄 梅 肖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