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建设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昨日(8月11日),记者从全市天然林保护暨退耕还林工程工作会上获悉,从今年起,全市将投入55.1亿元,启动天保工程二期,力争用10年时间,新增森林面积524万亩。
一期工程森林面积增加69%
天保工程是以禁止和限制商品性采伐、营造公益林(包括封育和新造)等为手段,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的系统工程。我市从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正式实施,全市每年管护森林资源3582万亩。
通过13年实施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面积由2699万亩,增加到4575万亩,增长69%,森林覆盖率净增16个百分点提高到37%。同时,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4590平方公里,减少20%,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下降到2836吨/平方公里,下降了24%,主要河流泥沙含量下降到5.7公斤/立方米,下降了11%,一度绝迹的云豹、穿山甲、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替代了林木采伐的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竹木加工等林业产业快速壮大,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65亿元,是天保一期实施前的近20倍。
二期首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天保工程二期投入更大、管护面积更广,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就是森林管护费用较一期大幅提高,对国有林,中央财政每亩每年5元,对集体林,属于国家级公益林的,每亩每年10元,对于地方公益林的,在中央每亩每年3元基础上,市和区县两级财政还将补助部分。
其次,天保工程二期首次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按每亩每年10元给予,各地按每亩每年2元提取集中管护费后,余下的全部用于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
另外,对二期工程中新增的524万亩(包括封育和新造)计划,市里将优先安排到长江两岸所涉区县,封育每亩补助70元,人工造林每亩补助300元。对国有中幼林抚育的,每亩补助120元。(记者 王翔 实习生 张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