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填湖、不填河、不毁林、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记者8月13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目前全省已累计新增耕地58万亩,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而且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多造地、造好地、民得益”的目标。
江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不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我省始终坚持“两个不动摇”,即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能动摇,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动摇,把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耕地保护工作的一大创新之举,目前已取得了三大成果:一是增加了耕地面积,确保了全省耕地保有总量不减少,保证了我省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2008年、2009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我省分获全国第6名、全国前5名的好成绩,并获得3500亩用地奖励指标;二是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整理的耕地,灌排设施改善了,质量提高了,亩均产量提高10%至15%,全省年增加粮食产能3.5亿公斤;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民通过工程带来的粮食产能增长,年增收6.9亿元,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增收3.8亿元。
工程的实施,还有序推进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空、散、脏、乱”面貌,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促进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记者张志勇 实习生袁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