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拼搏、900天奋战!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城市建设管理新篇章,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精彩写就。
近日,随着今年“奋战300天”主要任务的完成,天津市自2008年3月“打响”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取得重大成果: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风格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城市现代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崭新风貌初露端倪。
市容环境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气质,透射出一个城市的品格。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本市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举全市之力掀起“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的热潮,展开一场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旨在充分展现大都市风貌,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战。
两个“大干150天”,两个“奋战300天”。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总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把综合整治作为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的攻坚战役精心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群众需求搞策划,用公仆真情抓落实,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在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形成坚定的执行力和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保障了活动顺利推进。与此同时,本市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塑城市文化和环境艺术的平台,融入美学理念,追求形神完美,创新环境元素,承载中西文化,彰显城市魅力与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内涵,在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900个日夜艰辛付出,换来了独特的城市风格。2.4万栋建筑艺术妆扮,5400公里道路综合整治,绘就三维空间美丽画卷,形成融汇中西的城市风韵;32个重点地区改造提升,荟萃建筑文化的历史精华,形成典雅繁荣的城市标志;1.5亿平方米绿化,258个公园改造,700万株树木种植,实现生态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形成优美如画的绿色风景;14公里海河两岸环境提升,谱写环境艺术的华美乐章,形成魅力天津的经典缩影;50公里灯光工程,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格,形成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
900个日夜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418条道路拓宽改造,690万平方米里巷道路整修,500处积水点治理,一批人行天桥建成,明显方便了群众出行;950个社区整治,1940万平方米老住宅节能改造,760个环卫设施、菜市场、老年照料中心建成,4200套健身设施配建,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百姓普遍受益。
900个日夜艰辛付出,换来了城市现代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格局日益完善,市控区统、条块互动、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城市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一部法规管城市”的刚性权威有效确立;“网格化定责、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控、科学化考评”逐步落实,管理成效日益凸显。
900个日夜艰辛付出,换来了城市影响力的明显增强。整治改变面貌,市容带动繁荣,环境促进发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聚集了人气、商气和财气,形成了促进发展的深远影响力。
900个日夜艰辛付出,换来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316万平方米危陋违章建筑拆迁、30万处吊挂物清理、70万处空调机调整装饰、40万块牌匾规范、1.4万处楼顶广告拆除、10万延米架空线入地……处处精心组织,项项艰苦鏖战。几年间,各相关部门倾注了难以想象的心血,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攻克了难以想象的难关,锻造出一支英勇善战、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
“天津变了!变得更加生态宜居,更加厚重现代!”这是土生土长天津百姓的切身感受;“天津真美!大气、洋气、清新、靓丽!”这是来津出差、旅游的外乡人、外籍人的真情赞叹。城乡环境的巨变,使本市在日前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民生成就调查颁奖盛典上,一举摘得“中国城市民生成就最佳范例奖”,市民满意度达99.6%,群众自豪感显著增强。
4年拼搏,900天奋战!成绩的背后,是宝贵的经验和顽强的精神。这势必将成为“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科学实践广泛深入持久进行的动力和保障,成为成就下一页精彩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期待新的更大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