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粉丝烩菜,炒鸡蛋,白菜炒肉片……”9月4日中午,一份份不同菜品的免费午餐送到宁夏9县区32所农村小学的1.9万名学生手中。西海固地区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国家将切实提高和改善农村小学生健康水平。今年5月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宁夏视察工作,明确要求在西海固地区率先启动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此后,国家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省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免费午餐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并确定宁夏开展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决定2011年秋季学期在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部分农村小学开展试点,2012年春季学期在山区九县区所有农村小学全面推行,预计受益学生总数将达到26万人。曾经令无数人动容的,贫困农村学校孩子自带白开水,啃干馍的局面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按要求,试点地区学校,按每生平均每天4元钱标准供应免费午餐,全年按250天计算,既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还要保证营养供给、更要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工程启动后,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免费午餐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自治区有关部门为32所试点学校下拨资金近300万元,专项用于试点学校厨房设备和学生餐具的购置。
为顺利推进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自治区推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帮助解决试点中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教育厅包干联系原州区、民委包干联系西吉县、财政厅包干联系海原县、农牧厅包干联系同心县、监察厅包干联系隆德县、卫生厅包干联系泾源县、工商局包干联系彭阳县、质监局包干联系红寺堡区、食品药监局包干联系盐池县、物价局包干联系中卫市(兴仁镇、蒿川乡)、区党委宣传部包干联系中宁县(大战场乡、喊叫水乡、渠口乡、徐套乡)。
算小账看大账——从免费早餐到免费午餐的思考

试点学校在给自治区督导组汇报当日账目。
“大米用了120斤,每斤2元,共240元;辣椒用了8斤,每斤1.3元,共10.4元;肉用了60斤,每斤17元,共1020元……今天的第一顿午餐大概用了1515元。”9月4日11时20分,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城西滩小学校长办公室,校长正在一笔一笔地给前来督查免费午餐工程实施情况的自治区教育厅纪检组长孟宪福、计财处副处长马丽算账。每个学生平均一天4元钱,够不够?究竟有没有花在学生身上?这笔账,是应该算清楚,可背后的民生大账,更得心中有数!
从2010年实施民生计划,给37万中南部地区农村学校学生每天早晨一个鸡蛋的免费早餐工程到昨天启动的免费午餐试点,宁夏仅用了一年。宁夏在改善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问题上,步子走得很快。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从孩子抓起,从教育抓起,一个地区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发展,长治久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把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需要魄力,更需要底气。随着自治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加上国家的扶持帮助,2010年,宁夏推出免费早餐工程,每年所需近5000万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埋单”。而今年开始试点的免费午餐工程,估算自2012年全面铺开后,每年投入接近3个亿。可见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改善提高宁夏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是真正下了决心的。
让几十万农村学生免费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样的决策出自内陆边远省区宁夏,这样的工程牵动着几十万个家庭,上百万回汉各族群众。
强壮一代农村孩子,塑造一批栋梁之才,顺民意,得民心,这笔民生大账,必将深深地烙印在宁夏父老乡亲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