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生活美满幸福 发展任重道远:云南莽人的今天明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2日 09时35分   来源:云南日报

    沐浴着边地特有的阳光,记者驱车穿过红河,越过大山,再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来到了曾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注的布朗族(莽人)群众驻地,感受了莽人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听到了莽人的期盼。

    莽人的今天:生活美满幸福

    在蓝天白云下,莽人居住的一幢幢灰瓦白墙小洋楼显得格外清新明亮,每位莽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到有49户近273人居住的平和村,从村希望小学门前的公路上到莽人居住点,需要下一段陡立的石台阶,记者边走边数,从1数到299级台阶就到了被称为水龙岩的莽人居住点。据工作队员贺伟平介绍,莽人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变,台阶建成“299”级,其含义代表着莽人幸福的日子能够长长久久。

    一进平和村,就遇到莽人妇女陈树珍正在猪厩里打扫卫生,猪厩的上方还搭了一层鸡厩,一群鸡在厩里跑来跑去。会说汉话的陈树珍爽朗地告诉记者:“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党委、政府关心与帮助的结果。”陈树珍这一朴实无华的语言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莽人的心声。

    自2008年4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领导的要求,金平县全面启动实施了莽人综合扶贫项目,让莽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告别了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阔步迈进了现代人的新生活。

    回顾3年多来的莽人扶贫工作,一直担任着莽人综合持贫办主任的官先良感慨尤深,他说:“项目实施以来,金平县委、县政府加强对莽人扶贫工作的领导,并按照‘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的方针与原则,扎实推进了莽人综合扶贫项目,使莽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确实如此,无论是山腰上的牛场坪村与平和村,还是坐落在河谷畔的龙凤村,处处呈现着现代新农村的风貌与气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莽人综合扶贫项目投入之大,效率之高,措施之具体,效果之明显堪称前所未有:

    在通达工程方面,改扩建新桥至南科及河家丫口至乌丫坪公路达90余公里;新建水龙岩、牛场坪、龙凤村进村公路达26.9公里;新建南科村委会南科河、南溪河桥、南行五队至水龙岩一公里处桥涵3座等,实现了莽人村寨村村通公路。

    在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新建牛场坪、水龙岩、改造龙凤村人畜饮水工程3件,解决1257人、325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干支渠防渗硬化牛场坪大沟、龙树河大沟、水龙岩大沟3条,共24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400亩。

    在安居工程方面,规划实施了雷公打牛村整村易地搬迁至田房上寨附近牛场坪安置点及坪河中、下寨整村易地搬迁至水龙岩安置点,户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龙凤村就地改造建设76户,户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每户建畜圈30平方米。共新建安居房168幢,户均建筑面积122.4平方米。

    在基本农田建设和产业扶持方面,规划实施并完成坡改梯和中低产田地改造1350亩;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5377亩;扶持发展猪、鸡等畜禽2500余头(只);种植茶叶2043亩、草果1362亩、杉木2017亩;先后举办科学种养等各种科技培训班53期2950余人次。

    在教育等公益事业方面,完成了田房上寨村小学教学楼;规划外新建田房上寨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厨房;新建2所村卫生室;新建村文化室3个,室外活动场地3块、公厕4个;为每户配套直播卫星接收器一座和25英寸普通电视机一台,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政府还将莽人村寨833名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帮助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莽人的明天:发展任重道远

    与过去几次到莽人原驻地采访时相比,现在的莽人,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然而,记者深入了解发现,在现有的条件下,要进一步巩固莽人的幸福生活,让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当地党委、政府还任重道远。

    金平县专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从加强莽人的思想观念教育入手,千方百计转变莽人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力求提高莽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莽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当家理财的能力,积极为巩固幸福日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工作队入村后,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针对莽人生产、生活情况制定了帮扶方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狠抓落实。自驻村以来,工作队共召开群众会议80余次,参会人员达3800余人次,努力帮助莽人村制定或完善自我管理的各项村民自治制度,监督群众自觉遵守。

    工作队的工作之细致,令人感动。他们从莽人生产生活日常事务管理开始,从修剪指甲、洗衣服、洗澡、饮酒、家庭环境卫生等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逐步改变莽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向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在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方面,工作队从种菜、生猪饲养、家禽养殖等农村日常生产技术入手,手把手地教群众建小菜园、种植蔬菜、生猪圈养等等。

    牛场坪村民小组长罗开文深有感触地说:“我当过6年的兵,算见过点世面。如今,种了10多亩草果,价格最高的时候卖过2万多元,生活过得去。可大部分莽人自我发展能力仍然比较弱,综合素质比较差,当家理财意识不强,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持续关心帮助与支持,全靠莽人自身发展,可能还会出现返贫现象。”

    龙凤村村民小组长罗云祥在工作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他告诉记者:“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搬迁的时候,有的莽人家庭没有分家,现在小孩长大了,分家了,开始需要土地建盖房子,要土地生产,村上没土地分给他们,他们就自行用石棉瓦乱建乱盖,说了又不听,这样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全靠村上解决不了,还得政府引起关注、帮助协调。”

    罗云祥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期盼:“我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建一个莽人历史陈列室,我们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全靠实物来传承,如果现在不做这个工作,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消失,那对我们的子孙无法交代。如果政府或社会各界帮助我们建一个陈列室,我愿意从头开始全力收集莽人可传承的实物,为后人做点有意义的事。”

    值得欣慰的是,为了莽人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金平县委、县政府针对莽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今后的重点工作,即切实巩固产业发展,配套建设茶叶、杉木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抓好茶叶初制厂的建设,开拓莽人地区市场,打开销路,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拓展莽人群众视野,提高莽人群众素质,增加莽人群众收入。

    相信莽人的明天会更美好!(汪继武)

 
 
 相关链接
· 云南:布朗族中的莽人和克木人基本实现整体脱贫
· 布朗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