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贵州省贵阳市民宗局了解到,该市通过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强民族事务体系建设等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民生问题取得成效。
据了解,该市在各区(市、县)开展民族工作进街道办事处、进社区、进机关(单位)、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实行“八个一”工作框架,即:各办事处、社区及有关单位分别明确一个民族工作分管领导或联络员;成立一个城市民族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一套城市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档案;开辟一处城市民族工作宣传阵地。赠阅民族工作报刊;组建一个城市少数民族联谊小组;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活动;重点帮扶一户城市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报道一次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例。
采取措施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成立了“贵阳市做好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筑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统筹协调新疆少数民族在筑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市区两级工商部门对少数民族个体工商户开设了办证绿色通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实行优先登记、优先职介、优先培训,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机会。市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与司法部门建立了联系和沟通渠道,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少数民族同胞给予帮助。建立少数民族群众急难救助体系,对就医难、住房难、入学难及其它临时急难的少数民族群众,在民政、卫生等部门按常规程序进行救助的同时,市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2005年以来,该市还从民族经费中安排资金近千万元,支持城市民族聚居社区与城中村进行道路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了70多万元支持开办“利民民族学校”,招收少数民族流动子女就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