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国7个海底地名获得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会议通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9日 18时58分   来源:海洋局网站

    由国家海洋局承办的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第24次会议于2011年9月12-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26名委员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局国际合作司张占海司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会议主要审议了本年度包括我国在内等8个国家向分委会提交的81个海底地名提案,并讨论拟修订的相关技术规程。根据分委会审议决定,本次会议共审议通过了72个提案,其中我国共有7个海底地名提案获得通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林绍花研究员当选SCUFN新任委员。

    SCUFN是由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国际水道测量组织(IHO)联合领导下的大洋水深制图委员会(GEBCO)的下属专业组织,致力于全球海底地名命名的指导方针、原则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是当今海底地名领域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这次是SCUFN首次交由中国承办会议。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工作并积极支持本次会议的召开。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会前特别接见了SCUFN主席汉斯·申科一行。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本次向分委会提交了5个海底地名提案。这也是中国首次提交国际海底命名提案。提案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我国大洋1号等调查船历年在太平洋海域开展的大洋海底调查所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在会议过程中,我代表团根据SCUFN建议对提案进行了技术性调整,最终经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的7个海底地名申请,即:鸟巢海底丘陵、彤弓海山群、白驹平顶山、徐福平顶山、瀛洲海山、蓬莱海山和方丈平顶山。其中,鸟巢海底丘陵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被我国发现,顶部有一火山口形似奥运主场馆“鸟巢”,故得名;彤弓、白驹源自于古典名著《诗经》;徐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出海使者,蓬莱、瀛洲、方丈则是传说中徐福要寻找的海上仙山。这些寓意优美的命名在符合分委会的命名标准规范和我国相关规定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会议同时审议通过了我国提交的SCUFN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标准化文件(B-6)的中英文对照版并将其认定为官方翻译版本。

    在“蓝色圈地”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积极开展对新发现的海底地形命名工作,不仅是对国际海洋事务的贡献,也可以提高命名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和对外宣传国家文化。我国在本次SCUFN会议上实现了海底地名提案零的突破,不仅体现了我国对海底地名国际合作事务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及国家对海洋事业的重视。

 
 
 相关链接
· 海洋局: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出现新溢油点
· 我国获准勘探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海底矿区
·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和国内最长海底隧道同时通车
· 我国科考船广州起赴太平洋开展国际海底矿产勘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