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日前出台《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5%以上,比甘肃省平均增长速度高3个百分点,到2015年突破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到2015年达到1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突破40亿元。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民族地区努力实现“五个提升”:以交通能源建设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以城市资源整合为重点,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为重点,提升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结构,使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85%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3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1:1,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以上;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实现全覆盖,游牧民全面实现定居,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到70%以上,同时,覆盖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差距拉大的态势逐步得到控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分别超过4500元和19000元。
据了解,甘肃省民族地区人口占甘肃省的12.9%,国土面积占甘肃省的40%。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其战略定位是:着力打造甘肃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甘肃省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的示范区;着力打造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甘肃省向中东、中亚等对外开放的窗口;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着力打造以民族风情、高原生态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业基地。
据悉,《规划》根据民族地区区域差异特点,把甘肃省民族地区划分为“藏族聚居区”、“回族聚居区”、“河西三县”三个区域,并按照各区域的实际确定了相应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