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农业部9月16日召开的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部署2011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控工作。9月26-27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于在山东济南市组织召开了2011年全国小麦秋播拌种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0个小麦主产省植保(植检)站分管站长及防治科科长,小麦拌种试验实施县代表和国家小麦体系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农技中心钟天润副主任,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王建强副处长,山东省农业厅周占升副厅长与会并讲话。
会议期间,各省代表交流了2010-2011年度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经验,培训了小麦秋播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治技术,安排部署了2011年秋冬种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并考察了章丘市小麦种子包衣工厂。
会议提出了2011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总体目标是:全国达到2.8亿亩,力争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2%以上,较去年再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西北、西南等核心越冬区和冬繁区力争实现全覆盖,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主产麦区拌种或包衣率达到85%以上,地下害虫、纹枯病、全蚀病、胞囊线虫重点发生区,基本杜绝“白籽下种”。小麦秋冬季苗期防控总体目标是:西南、西北、汉水流域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小麦条锈病预防控制措施,秋苗防治处置率达到100%;长江中下游、黄淮海麦区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85%以上。
会议指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是病虫防控工作的第一战,直接关系到当年治虫防病保苗效果和来年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因此,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要积极落实韩部长在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指示,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做好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控,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发动到位。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及时传达农业部秋冬种工作的有关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发挥体系优势,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广泛宣传秋播拌种和秋冬季防控的作用意义,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秋播拌种和秋冬季防控工作中来。二是物资准备到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和拌种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建设好综合防治核心示范区和示范辐射区;另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三是监测预警到位。各级植保机构要全面分析本地区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秋播拌种防控重点对象,指导农民科学拌种。小麦出苗后,各级植保机构在开展系统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大面积普查工作,准确、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分布情况,科学指导防控行动。四是技术指导到位。各地要通过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干部、种田大户和科技带头人。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的作用意义,及时将防控技术传递给农民。力争做到每个农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个行政村有一位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确保防控技术落实到户、到田。五是督导检查到位。各地要强化督导检查工作,在秋播关键时期,组派督导组深入生产第一线检查指导,全面检查秋冬种工作落实情况,保面积落实、措施落实、技术落实,促进秋播拌种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