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由河北电影制片厂与上影集团、长影集团等联合出品,河北省广电局参与摄制的影片《辛亥革命》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观影热潮。据悉,9月23日全国公映后,上映仅三天全国票房就达到1800万元。截至10月11日,《辛亥革命》在河北中联院线下属影院已累计排片624场,票房逾17万元,成为近期电影市场最大亮点。
《辛亥革命》是河北省大力推行文艺精品创作战略取得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组织实施以“打造一台精品舞台剧目、拍摄一部有影响的影视剧、抓好一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一个大型产业园区、组织一个品牌文化活动”为内容的文化发展“五个一”工程,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不懈探索,推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
2010年,京剧《响九霄》、话剧《日出而作》、河北梆子《女人九香》、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场场火爆;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广府太极传奇》、《铁肩担道义》等在央视热播;河北省参与投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国内票房达6.7亿元,创下了当年国产影片最高票房纪录。此外,优秀出版物、音乐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磁州窑》等10余种出版物荣获国家级大奖;《我的祝福你听见了吗》、《套马杆》等一批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2011年,文艺精品创作势头不减,话剧《寻找李大钊》、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山乡》、交响音乐会《民歌河北》、实景演出《人间正道》等一批优秀剧目公演成功,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资料显示,党的十七大以来,河北省共推出30台舞台剧、15部电影、25部电视剧、12部动漫作品、28部广播剧、3000余首歌曲、6000多种图书。截至目前,共有62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仅2010年就获得各类全国性文艺奖项150多项。
文艺精品创作的日益繁荣,得益于河北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也得益于宣传文化系统创新机制、开放思维、市场化运作的勇敢探索。
在著名导演陈力眼中,“河北是一座‘文化富矿’,有很多‘宝藏’可以开掘。”陈力所说的“文化富矿”,指的就是河北省丰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积淀,这也是河北省文艺创作的优势所在。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根据家喻户晓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改编,是一部“发生在河北大地、以河北的英雄人物为原型、由河北人拍摄的红色经典”,该剧去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依托承德举世闻名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皇家文化底蕴,自今年6月公演以来演出90多场,门票收入1200多万元。今年8月获得华表奖的动画电影《西柏坡》,以太行山、西柏坡为特定地域环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了老区精神。“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的众多核心要素也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素材。
以“五式工作法”为途径,探索实施新的创作生产机制。河北省大力推行以“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为内容的“五式工作法”,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实施精品创作生产“一把手”工程,明确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负责人,并签订责任书。在运作模式上,建立超前策划机制,抓好选题规划,形成各类作品的梯次配备;实施重点项目立项、招标、签约机制,建立全省文艺精品项目库,吸引省内外专家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重点作品跟踪帮扶机制,集中财力扶持重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施动态管理机制,明确项目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省委宣传部组织专门人员定期进行集中调度和督导;实施奖惩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对于当年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其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优秀等次的评比。
突破地域局限,以开放性思维吸纳一流创作人才加盟。对于省内院团来说,资金短缺、创作力量薄弱等常使艺术创作陷入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河北省在加强地域间合作,借脑借智打造“强强联合”的创作团队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电影《唐山大地震》广纳影视界高手,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陈道明、徐帆、张静初等一线演员担纲主演,特效等邀请新西兰、韩国等国际顶尖团队制作,最终打造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电影精品。话剧《寻找李大钊》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唐山市委、市政府共同投资500余万元精心打造,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著名导演宫晓东,文华奖、梅花奖得主魏积安,加上省话剧院颇具实力的演出队伍,为创作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开放的思想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成为河北省文艺创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动力。”省文化厅厅长冯韶慧表示,与业内一流创作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既提升了剧作质量,也锻炼了河北省的创作队伍,为文艺精品的持续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市场化运作,以多种营销手段开拓演出市场,提高竞争力。一部文艺作品能否成为精品,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靠观众来评判。“把戏曲推向市场,把观众拉进剧场。”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从创作之初就确立了这个目标。该剧积极引入民营资本近2000万元,并首创剧团剧组化、剧目市场化模式,给剧团增加了活力、实力和竞争力;该剧与北京演艺集团等具有营销推介优势的文化公司合作,在各地巡演100多场,获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历史歌舞剧《印象野三坡》实行公司化经营,结合演出淡旺季实行演员一年一聘制,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欣赏需求,截至今年9月,已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近3000万元。
事实证明,河北省已经逐渐探索到了创作生产文艺精品的有效路径,电影《一诺千金》,电视剧《烽火长城》、《节振国传奇》、《英雄先遣连》,广播剧《安娥》,交响乐《太行颂》,歌曲《天下百姓》等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将陆续涌现。伴随着燕赵大地各项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河北省文艺百花园必将是群芳吐艳、活力盎然。(记者 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