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主办的2011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在浙江温州隆重开幕,论坛主题为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作大会主题报告。
陈连增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密不可分。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之一,国家海洋局近年来在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充分显示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海洋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中国海洋气候变化观测和评估能力,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促进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一是认真做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工作,积极探索构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化支撑平台。二是着力推动业务化海洋气候观测系统建设,逐步开展大气海洋物质交换的长期监测和评价工作。三是继续建立和完善各种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有效降低各类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四是进一步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陈德荣在致辞中说,温州是长三角及珠三角之间的重要港口城市。温州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海洋经济已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温州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发展海洋经济、倡导海洋文明、保护海洋生态是温州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他指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洋经济的繁荣来维护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以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海洋经济开发的更大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共荣的海洋生态文明局面,这充分体现了人与海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和科学的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对“海洋世纪”的积极回应和奉献。
高广生在题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施节能减碳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强节能减碳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减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相关经济政策、扎实推进低碳试点、增加森林碳汇、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通过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别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沿海城市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就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各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11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是自2008年举办以来的第四届,今年首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挪威、以色列、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来自国内沿海省市政府部门官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