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一天早晨,云阳县凤鸣镇上游村退休教师龙腾超,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开始一天的“大戏”表演;村里的活动广场上,村民谭华丽组织十几个男女老少,排练起自编自导的《万元增收结硕果》;活动室中,几个老人围坐在一团,在棋盘上“拼杀”;角落里,一位8旬老人正眯着眼,拉着二胡,周围还有一群时而驻足倾听时而嬉戏的孩子。
这是凤鸣镇新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目前,凤鸣镇24个村(居)已建立起24个文化室、32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到位、功能完备的镇、村、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并惠及全镇7万群众。
“泥腿子”自筹自建文化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是靠村民你500元,我300元,集资建立起来的。”龙腾超告诉记者。
龙腾超说的是上游村擦耳文化活动中心,它是由上游村四组的群众投资6万余元自筹自建起来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活动面积200平方米。活动中心设立了电脑室、音乐室、运动室、阅读室4间活动室。
“刚开始,组里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并没看好,谁知建起来后,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上游村村主任吴本福说,现在闲暇之余,文化活动中心就成了四组村民的好去处。全组共有村民400多人,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的只有200多人,而每天来这里休闲娱乐的村民就超过100人。
“现在每天只要不忙,就到这里唱唱曲儿,跳跳舞。偶尔还即兴创作一些词曲,写点儿歌唱和谐社会的打油诗,如今我们这些走田坎儿的‘泥腿子’也成文化人了呢。”村民钟立民自豪地拿出自己刚创作的一首《以和为贵》向记者唱起来,“劝村民,要和顺,爱国守法记在心。讲礼貌,讲诚信,人人互助来尊敬……”
“泥腿子”文化队走俏邻乡近里
文化活动中心建好半年多来,吸引了全组200多名男女老少。村民们自发组成了狮子队、腰鼓队、秧歌队、红歌组等,这支文化活动队伍也成了邻乡近里的头号招牌。
“平日里,大家除了闲时学习排练,空时唱歌跳舞,附近村组的红白喜事、节假庆祝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一场下来,至少可以收入两三百元。”上游村支书黄成元说。
“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的是这种生活。”文化活动队队长谭建国对于赚钱一事显得并不看重。他告诉记者,挣到的钱都采取集体管理,集体开销,全部用于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
“像四组这样的文化活动中心,上游村已经有了4个,筹备策划之中的还有3个。”凤鸣镇党委负责人表示,由于群众参与村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颇高,现有的3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
因此,在近两年内,该镇将进一步完善镇、村、组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力争做到每村一个文化活动室,每组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记者 刘蓟奕 通讯员 全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