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工商局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拉开以打击销售假劣食品、假名牌、假洋货和假广告四种突出行为,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制定“霸王合同”、强制服务、搭售商品、滥收费用等四类“霸王”行为等为目标的“打假治霸反欺诈”维权行动序幕。
今年以来,重庆市工商系统执法办案工作继续坚持民生导向,深入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两个专项行动中,共计立案查处案件1763件,案值7291.0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69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66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71万元。查处了UME电影院强制搭售商品、沃尔玛超市销售过期食品、小作坊违法生产甲醛血旺、贵州商贩违法销售“灌食鸡”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但是,在市场秩序向好的同时,还有不少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淡漠,道德素质不高,经营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原则,假冒伪劣、虚假宣传、霸王合同、商业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领域的违法行为还比较突出。
重庆市工商局决定从今年9月下旬到明年6月底,用九个月的时间,对市场中的“假”和“霸”进行集中整治,形成“打假治霸反欺诈”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坚持整治与规范相结合,促进长效机制建设,使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为老百姓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缩小三个差距”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次维权行动,就是要突出民生主题,针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在商品消费领域打击“四假”,在服务消费领域治理“四霸”。打“四假”,即打击销售假劣食品、假名牌、假洋货和假广告四种突出行为;治“四霸”,即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制定“霸王合同”、强制服务、搭售商品、滥收费用等四类“霸王”行为,挑战垄断行业,打破行业潜规则。
“四假”、“四霸”中,有些是明显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些是违背商业道德,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欺诈、消费欺诈行为,将一并整治、惩戒,并通过宣传报道,开展消费警示教育,构筑市场诚信,最终落脚点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生,从而达到查办一类案件,规范一个行业、教育一方民众、警示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