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河北特色群众工作新路——河北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综述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把群众工作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平台、抓机制、化积案为重点,以“两个中心、一站一室”建设为重要抓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使群众工作与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并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
分步实施 稳妥推进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思路清晰
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一个清晰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思路是前提。
2010年底,省委常委会连续两次专题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今年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群众工作现场交流会,成立高规格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制定出台了今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河北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全面启动。时隔3个多月,4月28日又召开了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又在清华大学举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省委书记张庆黎,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庆伟到任后,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张庆黎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明确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随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举措的实施,燕赵大地正在掀起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热潮。
推动全省群众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2011年群众工作推进方案》,对今年12项全省群众工作重点,分四个阶段推进,明确了每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河北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2011年群众工作督查要点》等,对每项工作进行了具体责任分工,确定了27个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形成了目标明确、分步推进、环环相扣的无缝责任链条。特别是对群众工作站室建设,明确要求11个市分三步组织推进。实践证明,这种分步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思路,为全省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服务群众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大建立 三大目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形成
在2011年2月12日召开的全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付志方明确要求,今年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两大建立、三大目标”。
建立高效运转的全省服务群众平台和网络,做到群众办事和诉求有人管、有人负责。目前,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中心和“一站一室”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全部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181个应建行政服务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189个应建联合接访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联合接访中心;2366个乡镇、街道,51697个行政村、社区,有工会组织的61664个企事业单位,全部建成了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没有工会组织的15119个企事业单位,全部设立了群众工作员。初步建立起上下贯通、纵横结合,协调有力、运行规范,作用突出、成效明显的服务群众平台网络,实现了服务群众“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更多的事。截至6月底,全省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事项300多万件,联合接访中心办理群众反映问题5万多件,全省群众工作站、室分别办理、解决群众问题9万多件、21万多件。
建立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机制,靠制度机制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常性工作。目前,全省制度机制建设运行呈现出“7+3”(七项制度和服务群众代理代办制度、干部入驻群众工作站室制度和群众工作站室评议制度)的格局,形成了意在源头、注重治本的长效态势。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确定的七大机制,并按照群众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固定下来,进行规范完善,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
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取得明显实效。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共确定308项民生实事,明确责任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省直部门确定了一批相关的惠民政策,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蹲点调研、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衡水市开展以“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群众情暖万家”活动,共组成各种群众服务队和小组523个,下基层4000多人次,筹集帮扶资金52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难题4100多件,培训农民5万多人,实现新增就业3500多人。
坚持群众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因矛盾纠纷没人管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各地、省直有关部门认真实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严格落实包案责任,大力推进化解信访积案工作。石家庄市抓实“三大调解”联调联动,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今年1—5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028起,调处化解5550起,化解率达92%。
通过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河北省解决进京非正常信访等成效突出,化解了大量积案,信访形势明显好转。1—6月,全省市、县(市、区)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共办理群众反映事项5万多件。到6月底,有关部门交办河北省的信访积案全部在规定时限内查处完毕。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亮点突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必须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创新工作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成立了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省群众工作的开展,省直各部门、各市、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结合乡镇(街道)、村街(社区)群众工作站室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五位一体的领导体系。确定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市作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试点,鼓励四市所辖县(市、区)在群众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创新平台建设。市、县两级把各有关部门直接服务群众的职能、资源、窗口整合在一起,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群众需要办理的行政事项和上访诉求事项尽可能在这两个中心集中办理;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把代办群众事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上访诉求问题等原本属于“七所八站”的职能整合到一起,建立群众工作站(室),“一个窗口”对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这样做,既形成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合力,又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
创新工作机制。省委坚持把群众工作的重点放在主动抓基层、抓源头、抓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上。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办法,并及时形成了工作制度,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张家口市尚义县满井镇积极推行干部“乡编村岗”的做法,选派镇干部到村群众工作室任职,把村群众工作室办成了群众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民生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发展、综治维稳“六合一”的大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各地坚持把为群众服好务摆在做好群众工作的首位,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保定市为破解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成立了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并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兴办民办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起与120急救中心联动服务热线,针对所有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向老人免费发放救助终端,建立覆盖城镇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有4万多户老年人家庭入网,加盟企业达3800家,登记志愿者3万多人。
下一步,河北省将按照“巩固完善”和“总结提高”阶段的基本要求,坚持抓督导、抓推进,确保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抓深化、抓提升,以更好发挥平台网络的作用;抓完善、抓实效,以形成管用长久的制度机制;抓典型、抓推广,以带动发展引领创新;抓评查、抓测评,以激励先进鞭策一般,努力把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全面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