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公安部:泛西南六省警务合作一年来成效显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2日 15时16分   来源:公安部网站

    2010年10月,重庆市公安局牵头,会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青海公安厅,加强协调沟通,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原则,建立了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机制。一年多来,各成员单位间累计提请警务合作1.3万余次,互通信息近8000条,合作破获刑事案件2700余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40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3400余万元。

    肩负使命:泛西南警务合作站在高起点

    2010年10月21日,泛西南警务合作联席会首届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并签署了《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章程》《泛西南警务合作框架》和《泛西南警务合作机制》,明确了组织架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合作范围等。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由此拉开大幕,担任轮值主席的重庆市公安局在探索与实践中则站在更高起点。

    重庆市公安局和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成员单位紧紧把握“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指导思想,以建章立制为保障,完善合作平台,让跨地区警务合作进入常态化;从体制上打破壁垒,从技术上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开辟合作新领域、搭建合作新平台,拓展跨地区警务合作广度和深度。他们在信息互享、重大行动互援、执法办案互助、治安管控互动、警务保障互补5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框架支撑下,掀开了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的新篇章。

    在工作中,六省(区、市)公安机关携手研讨警务合作指挥流程、决策方式和指挥手段,共同探索同步融合、网络互动、整体联动的合作方法。在安全保卫、抢险救援、交通整治等重大行动中,六省(区、市)公安机关的密切协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拓展领域:不断加大警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机制运行的一年里,重庆市公安局有关警种分别牵头,在重庆、成都、西宁等地相继召开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跨区域打击犯罪、纪检监督、出入境管理等13个专题警务合作推进会,对25项《泛西南警务合作机制》逐一细化,详细制定了《泛西南警务合作实施细则》,对区域警务合作实施内容、启动条件、操作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

    重庆市公安局不断拓展合作范畴,加大警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按实际工作需要将警务合作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在泛西南地区专业警种警务合作中,甘肃、新疆、湖北、广西等地警方应邀入列。在中部五省第二届警务合作联席会上,贵州、重庆警方参会并与湖南警方签订《警务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初,渝陕·秦巴地区警务合作推进会在重庆巫溪召开,标志着基层公安机关立足实际,拓展合作范围,延伸泛西南警务合作理念、机制。

    加强部门间合作是重庆市公安局开展警务合作的一大亮点。他们相继与重庆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和重庆部分区政府以及第三军医大学、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分别签署了“共建平安重庆战略合作协议”,就维护食品安全、公安基础建设、案事件现场研究、加强执行联动、信息化战备共享等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同时,重庆市公安局与重庆警备区建立了军警协作机制。

    信息共享:各种公安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互通互联

    信息化平台是跨地区警务合作能否真正实现的第一道关。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之初,以公安信息网为支撑的信息化平台虽已在西南六省(市、区)公安机关通联,但因硬件不配套、软件不兼容等问题,造成采集的数据因“血脉不通”只能在省内循环。合作事项的提请、接受等信息传递主要采用书面、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信息壁垒的弊端日益显现。领取一张通往跨地区警务合作的信息化“通行证”,成为当务之急。

    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轮值主席办公室联合专业单位设计开发了集信息发部、查询、接收处理、报警提示、信息查看与签收、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信息系统并很快成功应用。以信息系统为支撑,西南六省(区、市)公安机关犹如相互开通省际直通车,数百项经整合的公安业务信息以及经综合研判得出的信息,在数据传输平台和资源交互平台的支撑下通过网络互通互联。

    记者走进已实现无缝链接的信息中心,六省(区、市)实时发布的社会治安形势评估、案(事)件预警、信息指令等尽收眼底。轻点鼠标,跨省(市、区)信息查询、检索瞬间完成,各类信息在网上流动自如,储存海量信息、自动生成的指令等综合数据库成为指挥员的“左膀右臂”。

    为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六省(区、市)信息尖兵密切协作,筑牢网络防火墙,确保“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为避免各方共享数据出现虚假信息,六省(区、市)共同建立信息资源运行机制,提高数据质量;结合各地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实行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共享,在互助互援中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储备人才:专家人才互动交流步入良性循环

    2011年9月下旬,公安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在重庆召开校园安全经验交流现场会,泛西南地区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综治、教育、公安部门负责人参会,对近年来校园安保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借鉴重庆等地校园安保工作经验。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成员单位先后分10余批次走进重庆市公安局,考察交流重庆警方打黑除恶、户籍改革、交巡警、校警、警营文化等工作经验,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按照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联席会和警务合作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的总体部署,各成员单位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育训练区域合作机制。以该机制为依托,2011年年初,泛西南地区公安机关武器警械勤务使用教官培训班在重庆市公安局民警战训基地举办;2011年9月,泛西南警务合作特警夏季练兵汇报演练暨大比武在重庆举行,勤务装备和专业训练基地逐步实现科学合理调配。

    在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框架下,专家人才库也应运而生。这支由六省(区、市)信息技术、刑侦、法律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精英团队成为泛西南地区开展警务合作的“智囊团”。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他们携手并进,共同攻克难关。推行泛西南地区专家型人才准入制后,六省(区、市)警务专家人才进入互动交流的良性循环。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批人才储备又为警务合作增添了虎虎生气。

    步入常态:联合考核制度成为警务合作“助推器”

    在开展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之初,曾出现过这样的局面:一纸指令发出去,合作单位却议而不决、推而不动。

    为解决跨地区警务合作时冷时热、放任无序的问题,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轮值主席办公室以建立联合考核制度为突破口,树立指挥中心权威,保证跨地区警务合作常态运行。他们出台了《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工作制度》,制定了联席会办公室职责、文件保密、考评通报、公文处理、成效统计、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和值班等工作制度,理顺了警务合作的提请、接受、转办、反馈、督办等工作流程。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同时,向泛西南地区各成员单位下发了《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考核办法》,根据合作开展、信息系统使用以及重视程度等,设置了7项考核内容和9项加减分项目。

    据介绍,这个考核办法注重操作规程,强调规范程序和考核标准的严肃性。考核的很大部分内容在网上进行,不仅提高了考核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且使考核结果更客观可信。合作考核的实施,成为跨地区警务合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的“助推器”,同时也从制度上树立起了指挥中心的权威。

    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机制建立一年多以来,泛西南地区公安机关通过密切协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万里长征,我们仅仅迈出了第一步。”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地区警务合作既是一种建设思路,更是一次思想启迪。  

 
 
 相关链接
· 公安部:环首都七省区市区域警务合作效果初显
· 公安部:五大机制掀开泛西南地区警务合作新篇章
· 公安部副部长陈智敏率团访台推进两岸警务合作
· 公安部:上海世博会安保国际警务合作已全面展开
· 覆盖全国的三大经侦警务合作机制全面建立
· 交通公安警务合作南方片区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