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夯实陇原教育基业:甘肃省“两基”攻坚工作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4日 09时29分   来源:甘肃日报

    开栏的话

    辉煌五年路,陇原新跨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是甘肃省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是产业发展最为迅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5年来,借着“两基”攻坚的东风,甘肃省义务教育在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肃省加大教育投入,认真实施教育工程,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两基’之路。”在国家“两基”督导检查总结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予甘肃省“两基”工作这样的总体评价。

    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甘肃省地形复杂,民族成分众多,这使控辍保学成为“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全省“两基”攻坚进程中,确保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成为各地攻坚的共同目标。

    为了啃下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省政府将其作为“两基攻坚责任书”的刚性指标,每年派出督查组对各级政府履行控辍保学责任的情况进行督查。各市县政府严格执行“双线四级”目标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校,乡镇干部包到人头,狠抓控辍保学。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各地加强寺庙管理,聘请有威望的宗教界人士担任中小学名誉校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入户劝返失学儿童,让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够走进校园读书。

    在控辍保学的过程中,甘肃省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各地在加大特教学校建设的同时,推行在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教学方式,基本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省财政也将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增至每年300万元,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08年-2011年,甘肃省共完成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5批41个,累计投资2.75亿元,目前已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7所。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各级政府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制,确保所有留守儿童顺利入学,同时严格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学校。近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2704万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357个,创办家长学校1.26万所,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心灵的港湾。

    经过“两基”攻坚的努力,截至目前,甘肃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7.7%。小学和初中的辍学率、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两基”国检标准。

    加大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如今,走在陇原大地,一栋栋新建的教学楼、宿舍楼成为了当地最漂亮、最坚固的建筑,农村中小学也开齐了计算机、美术、音乐等课程,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甘肃省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06年至2010年,全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达112.23亿元。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甘肃省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也全部享受到了生活补助。

    为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甘肃省先后实施了国家投资和国际援助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20多个教育项目,总资金近150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达1163万平方米。

    全省各地也纷纷加大教育投入。张掖市针对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大班额突出问题,自2009年起投资2.85亿元新建4所规模3000人左右的城区中学,有7000多名学生进入新校就读,大大增加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容量;定西市2009年-2010年两年组织实施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市县财政筹资6688万元,为242所农村学校建成高标准食堂,解决了13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就餐问题。

    “两基”迎国检启动以来,各地查缺补漏,弥补经费缺口,共补拨教育经费总额达15.21亿元,省政府安排资金2.57亿元,对市州、县市区给予奖励性补助。此外,甘肃省安排专项资金16.05亿元,消除了60万平方米D级危房;下拨专项经费3.88亿元,为学校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

    根据“两基”检查组的反馈,甘肃省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等指标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小学、初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基本配齐。

    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两基”攻坚中,甘肃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甘肃省通过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贫困县和“两基”攻坚县补充农村特岗教师1.4万余人。同时,甘肃省分4年从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中为农村中小学选拔教师1.7万余名,并对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为3426名从教毕业生发放以奖代补津贴2115.1万元。

    在补充教师的同时,全省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培训网络。通过“国培计划”等一系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全员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仅2010年,全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就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达8.7万人次。

    在日常教学中,各地中小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起来”的办法,促进教师校际交流,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合作交流中的带头作用。在甘肃省实施的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共培训教师11.06万人次,该项目倡导的参与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在39个项目县得到普遍应用和大力推广。

    截至目前,甘肃省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60%和98.92%;近10年来,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比例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师资的提高也促进了甘肃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家督导组的反馈,甘肃省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并按照国家和甘肃省课程计划开齐了各门课程,全省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均达到规定的标准。

    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省“两基”工作以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督导检查组的验收,全省教育工作者在“两基”工作中体现出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也给督查组留下了深刻印象。督导检查组组长王湛说:甘肃“两基”目标的实现,为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两基”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已成为甘肃全社会的共识。(李欣瑶)

 
 
 相关链接
· 甘肃省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刘伟平等出席总结会
· 甘肃"两基"目标:让每个孩子有学上 上好学 学得好
· 甘肃省财政厅下拨2.5亿元“两基”以奖代补资金
· 国家督导检查组在兰州听取甘肃“两基”工作汇报
·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各项准备工作近日全面完成
· 陆浩主持甘肃省委常委会听取“两基”迎国检汇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