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26日从省纪委获悉,海南省从2009年开展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省共有1079人次主动上缴收受礼金近1764万元,其中今年以来有126人次主动上缴871.8万元。
据了解,海南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收受“红包”问题由来已久,成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政风的“毒瘤”。省纪委、省监察厅从三个层面深化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专项治理工作:一是针对查办农垦系统案件中暴露出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等问题,2009年11月开始在农垦系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二是针对查办东方市原市长谭灯耀、市委原副书记吴苗、原副市长邢俊强案件中暴露出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钱送钱的突出问题,从去年2月初开始,在东方市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综合整治干部任用、土地征用和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三是结合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又于去年5月把整治违规收钱送钱问题的范围扩大到全省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三个层面的治理,全省共有1079人次主动上缴收受礼金1763.6万元。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省纪委、省监察厅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把治理违规收送“红包”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紧密结合。向领导干部讲清政策、表明态度,督促领导干部主动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把治理违规收送“红包”与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紧密结合。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自查自纠阶段一结束,根据掌握的线索,立即启动谈话调查和处分处理机制,对主动纠正问题的,依纪依法兑现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政策;对执迷不悟、不主动纠正的,予以立案,从严处理。把治理违规收送“红包”与预防腐败紧密结合。尝试把专项治理作为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载体,坚持纠建并举,充分发挥专项治理的警示教育功能、促进自律功能和源头治腐功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排查廉政风险,完善制度措施,强化制度执行,较好地实现了惩防并举,教育挽救领导干部的目的。
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两年的治理,海南省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收送“红包”的歪风得到扭转,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记者魏如松 通讯员姚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