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代表局党组向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贾治邦强调,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认识集体林改的重大意义,抓住两个关键,做好三项服务,围绕“四项制度、一个体系”建设,不断把集体林改引向深入,确保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树丛主持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龙介绍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出席会议。中央党校教授李兴山,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宋逢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新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贺东航,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宋维明等专家参加座谈会。
贾治邦说,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各学科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杰出代表,是国家高层智囊。近些年,各位专家不断深入林业改革发展领域,反复调研、论证,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智力、政策、法律、设计支持,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各位专家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不断为国家宏观决策建言献策,向社会各界宣传林改,呼吁各个方面支持林改。正是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真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初步取得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贾治邦指出,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一项深刻、复杂的重大变革,是绿色新政、绿色改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林业生产力,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发展林业的良好局面,推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实践中,农民积极创新、探索“不砍树能致富”的综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景观利用,长、中、短结合,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不仅如此,集体林改具有物权性、长期性、流转性和资本性4个鲜明特性,这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突破,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突破,既盘活了林业资源,又搞活了农村金融,必将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山区林区流动,成为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林改增加农民收入,能有效带动农村市场需求,拓展农村市场潜力,拉动我国内需和经济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绿色就业、统筹城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贾治邦强调,当前,林改已进入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一步争取中央、地方加大林业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林业改革发展中来。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保质保量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基础上,努力抓住结合实际培育林下经济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两个关键,做好技术、市场、信息三项服务,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项制度、一个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民经营林业的体制机制。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抓好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安排,打造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科技支撑、构建信息平台,加大林业建设项目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项工作。要积极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农经营覆盖面,解决林地承包到户后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更多的农民在林改后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记者:焦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