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水深1米,透明度盘深入水底依然可见。”2日,昆明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工作人员潘珉把透明度盘放入水下,一边测试水体透明度一边说,2010年这里的水体透明度只有二三十厘米。
“这里有水绵!”说话间,滇池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韩亚平从水里捞出了水绵。他介绍,水绵一般只在接近4类水或者好于4类水的水体里才会出现,是喜清水生长的着生藻类,这里的水属于滇池草海的一部分,水里出现了水绵,说明水质明显好转。今年9月以来,草海富营养化程度持续3个月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首次出现了营养状态指数低于外海的情况。
据介绍,昆明市将水葫芦治理污染实验性工程项目列入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内源污染去除的主要生物措施,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在明波水葫芦处置厂,10只水葫芦采收船在滇池草海上来回穿梭,6条生产线运行井然,今年需要采收处置的水葫芦生物总量约35万吨,将于明年1月15日完成。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表明,在包括水葫芦控养在内的各项整治工程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草海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特别是水葫芦圈养以来(2011年4月至10月),草海各项水质指标均持续明显下降,其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降低了11.7%,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分别降低了57.3%、82%,透明度由0.3米上升到0.66米。(记者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