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3年内做到全省农村公路“有人管养、有钱管养、有效管养”,实现管理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尽快建立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
截至2010年底,福建省农村公路已超过8万公里,全省99%的建制村通上水泥路。建得多,还要养得好,农村公路点多面广,里程特别长,如何建立起科学的管养体系?《方案》提出,通过3年时间,建立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底前,县、乡两级政府要100%设立农村公路管护机构或明确农村公路管养的职能部门,村级农村公路管养人员落实率达100%。
建立长效稳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渠道至关重要。《方案》要求,设区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本级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办法。设区市、县农村公路管养资金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鼓励、引导乡财、村财、社会资金等参与投入。规范管养资金使用,2012年底前,县、乡两级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管养单位要建立起养护管理合同等资金支取台账。
经登记的农村公路,要100%列入养护范畴。县道经常性养护比例达100%、乡道60%以上、村道50%以上。按“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要求,建立农村公路路况、桥涵、隧道登记卡片,规范日常巡查、小修保养、桥梁检查、工程管理等记录,逐步建立电子基础数据库,提升养护信息化水平。
此外,稳步提升路容路貌,实现安全、畅通、舒适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改善养护装备,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组建养护站或道班,推进规模化管理。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每年应以设区市或县为单位,分级、分片组织全面的乡村基层养护人员技术培训,普及养护知识。实施示范引导,每个县选取2个以上乡镇作为示范点,选取县道总里程10%以上、乡村道总里程5%以上作为示范路。因地制宜,探索专业化养护、承包养护、认养、“一事一议”等多元化养护模式。(吴宏雄 陈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