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合作,前十个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已逼近去年全年。
对外贸易,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全面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今年冲刺100亿美元。
“三外”有效联动,四川正逐步探索出独具中西部特色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
“三个同步”发展格局初显
近年来,我省坚持实施“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呈现出境外投资与对外承包同步发展、在川央企与本地企业同步发展、发展中国家传统市场与发达国家高端市场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个同步”发展势头良好,不仅意味着全省外经转型升级的提速,竞争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在增强。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272家,对外投资总额28.9亿美元。形成了以东南亚和非洲市场为主,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提速,以制造业、资源开发、农业加工、房地产开发、高科技行业、跨国并购等多元化发展为主的境外投资格局。在四川对外投资项目中,有8成来自民营企业,他们以产权、机制和成本优势在境外投资方面异军突起,成为我省对外投资的绝对主力。
对外工程承包,稳居全国“第一集团军”。从2001年至今,我省对外工程承包累计实现营业额近190亿美元,累计合同额近300亿美元。东方、成达、川庆等持续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和全球最大工程设计公司,初显跨国经营态势。
结构,正发生变化。自去年商务部下放审批权以来,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近50家企业加入外经队伍。这使我省境外承揽工程从过去传统的电站、建筑领域,延伸至通信、环保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领域,这反过来又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新获权的华西能源集团,今年新签了一个2.4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合同,单这一项目将带动出口2亿美元。
构建平台推动“三外”联动发展
东方电气集团、中国成达、四川路桥等一批大型境外工程承包商纷纷转型为项目投资方,也是“走出去”的新特点。
境外承包工程、对外投资的有效联动,又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发展——
首先是做大外贸规模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1-10月,对外工程承包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产品出口额达9亿美元左右。40多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介入20多种矿产资源项目,部分投资已开花结果:今年以来,四川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带动了铁矿进口420万吨、铜6000吨、木材40多万立方米等。
对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四川泰丰集团通过并购入主澳大利亚矿产业,项目成当地投资典范。在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泰丰正推动在成都建澳大利亚工业园区,促进澳大利亚医药医疗、新能源、矿产机械、信息技术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入园。
然而,川企“走出去”要从量变转向质变,必须形成集群之势。为此,省商务厅正在探索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促进体系,促进“三外”联动发展,同时帮助川企全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我省将加大力度培养跨国企业集团,并依托龙头,在非洲、东南亚、中东、北美洲建境外投资促进平台,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平台将承担境外投资和招商引资双重促进任务。
不同区域平台各有分工:非洲,主攻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东南亚,侧重农业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加工制造、矿产资源开发;中东,偏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化工投资;北美,则以矿产资源和能源化工为主。目前,省商务厅正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进一步细化,尽快推动实施。
首选四川 增资加速
前三季度,全省外商投资实际到位65亿美元,同比增长68.2%。外商投资合同额、外商实际到位额均居西部第一、中西部前列。预计全年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增资加速,是我省吸引外资的一大亮点。同期外资增资实际到位21.07亿美元,占比到位资金比重为32.40%,占比进一步加大。
外资企业加速落户四川,是前期有效促进结果使然。
抓住跨国企业全球产能加快整合的机遇,全省商务部门坚持以抓带动型项目为核心,锁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和台港澳地区的龙头企业,上门招商,一对一促进;紧盯西博会等重大活动已签约的重大项目,提供履约全过程服务,并密切与其中国区总部联系,积极推荐新投资项目,帮助其落实优惠政策和协调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促进其增资或新投项目。
富士康持续增资。追随龙头而来,今年仁宝电脑、戴尔、奇宏电子、巨腾等相继落户,同期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中,仁宝、纬创、易安信、博世、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新设立制造业项目达6个。
跨国公司形成共识:投资西部,首选四川。
三类外资企业推动外贸发展
为加快推动以外贸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省商务厅重点锁定服务业、出口型外资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重点引进。今年以来,三类企业加速入川。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前三季度,全省新批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项目,共实现合同外资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43.14%,占比较去年上升了17.63个百分点。
打造平台,将成德绵推向西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前三季度,成德绵地区为全省贡献了8成以上加工贸易出口,其进出口额在中西部的次经济区域中遥遥领先。今年全国出口的便携式电脑中,7.2%来自四川。电子信息企业纷纷入川,中国电脑生产布局及全球供货布局由此改变。同期,全省新引进的机电、化工、建材、轻纺、食品加工等75户出口型企业,必将成为推动“四川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
埃森哲、IBM、威普罗等全球排名前10强的服务外包企业纷纷落户成都,摩托罗拉、育碧、安捷伦科技等20余家跨国企业在成都建立了内部共享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等。截至10月底,全省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达368家。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强劲拉动下,今年前10月,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有望跨上50亿美元的台阶。同期,技术进口合同金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48.8%,成服务贸易新亮点。技术转让方式以技术咨询和服务为主,占总额的近7成,日本是最主要的技术转让来源地。
外贸、外经、外资“三外”联动,四川开放型经济正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