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迎来30周年纪念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新闻发布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其特有的法定性、全民性、公益性、义务性,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起来,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30年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27亿人次,义务植树589亿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张永利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将群众性植树活动首次以国家法定形式固定下来。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年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不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指明了方向。共和国部长植树、百名将军植树、地方四套班子植树等活动,也对推进义务植树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张永利指出,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扩大和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过开展义务植树,各地荒山荒地绿化速度大大提高,广东、福建、湖南等12省区率先实现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荒地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义务植树成为工程造林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力地推进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30年来,全国森林面积由1.15亿公顷增加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森林蓄积量由90.28亿立方米增加到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由0.22亿公顷扩大到0.62亿公顷,并居世界首位。各地通过广泛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积极推行“身边增绿”行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推进了乡村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让森林上山,还让森林进城,极大地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44.37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4.13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62%、绿地率34.47%。交通、铁路、水利部门积极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实现公路绿化194.34万公里,公路绿化率达58.1%;铁路实现绿化达标3.43万公里,占宜林线路的74.2%;湖泊、水库周边绿化10.7万公顷,江河沿岸绿化5.61万公里。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草原建设保护、垦区绿化,草原垦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校园绿化活动。解放军、武警部队广泛开展营区绿化美化,大力营造国防林,积极支援飞播造林。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各级妇联精心组织三八林建设等造林绿化活动。石油、石化、冶金、煤炭等行业加大厂区绿化和矿山复垦造林力度。另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促进了绿色理念和绿化工作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爱绿植绿护绿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促进了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张永利指出,30年来,各地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宣传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保护树木的法律意识和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尽责意识。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资代劳”、从事公益绿化宣传、认种认建绿地、认护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方式相结合的多种实现形式。各级绿化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通过采取宏观指导、宣传发动、督促检查、表彰奖励、建章立制等手段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义务植树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尽责实现形式更加灵活,由直接参加种植树木的单一形式,发展到种植树木、抚育管护、认建认养、以资代劳等多种实现形式。二是工作重点和主战场发生了变化,由主攻荒山荒地造林,发展到推进荒山荒地造林与推行“身边增绿”并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已成为义务植树的主战场。三是组织发动方式日趋多样,由主要依靠行政部门组织推动,发展到行政组织推动与单位、个人主动参与并举,公众参与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四是实现目标更加全面,由只注重造林绿化成果,发展到既注重造林绿化建设成果,又注重激发爱国热忱,培养低碳理念,强化生态意识。
张永利强调,当前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最新颁布的《全国造林绿化十年规划纲要》提出,我国今后10年要组织6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60亿株。如期实现这些目标,是林业建设的重大任务,也对义务植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二要丰富实现形式,进一步拓宽公民参加义务植树的有效途径。三要突出建设重点,进一步发挥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作用。四要完善组织管理,进一步促进义务植树活动广泛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