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昨天(12月16日)发布最新上海对外开放形势研究报告称,上海今年在极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大胆创新、加快转型,对外开放势头良好,成效显著,贸易、金融、航运等经济领域开放继续深化,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等非经济领域开放加速推进,开放经济呈现深层性、功能性、同步性、服务性等“四大转型”特征。备受关注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三大跨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则初尝“标准”制定权的美好滋味。
报告具体分析了上海对外开放的 “四大转型”特征。一是深层转型:由面上开放转向纵深开放。目前上海经济领域中大部分已经对外开放,外资占全部进出口总额和工业总产值比重均接近三分之二。二是功能转型:由注重引进项目转向以引进总部为主。上海招商引资方式已由过去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以单个企业为主转向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由生产性企业为主转向以功能总部型为主。三是同步转型:由经济开放转向经济社会文化协同开放。据介绍,目前在沪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已近30万,其中浦东新区就有约12万。四是服务转型:由集聚资源为主转向辐射、服务周边区域。目前,以文化为主题的世博区域,以旅游为主题的迪士尼区域,以商务休闲娱乐为主题的虹桥商务区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东西延伸段上的两翼,未来将打造为上海对外开放新的核心载体。
报告特别指出,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实现由外币主导向本币主导跨越、由领跑中国向配置全球跨越、由实体集聚向创新集聚跨越的“三大跨越”。2011年度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指数”全球排名,上海位列第六,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中国香港、新加坡,实现由“领跑中国”向“影响世界”的跃升。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有重大突破,初尝“标准”制定权滋味。2011年,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发布,成为首个“中国制造”国际航运标准。“中国沿海煤炭运输指数”、“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中国航运金融指数”等发布,为全国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和结算提供了标的。特别是全球航运运价衍生品中央交易系统正式启动,成为波罗的海交易所成立200多年来首次在海外启动的重大航运交易平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昨天举行报告会暨专家研讨会,发布2011/2012上海系列形势研究报告。该系列全套四册,涵盖上海经济、社会、改革、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被喻为了解上海形势的“金牌”报告。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表示,这套报告不仅研究上海自身,而且还侧重于研究或对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趋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量。 (记者 郑红 李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