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前所未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社会保持稳定。以66件实事全面完成为主要标志,2011年,江西省民生工程亮点频闪,成效显著。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是江西省实施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2007年开始,江西省连续开展了5轮民生工程建设,全省累计投入1550多亿元用于教育、住房等薄弱环节。受益于民生工程,全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00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同比增长15%。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江西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方法,加大力度,着力在扩大城镇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下工夫,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2011年,全省预计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8%;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5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0万人次。
江西省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011年,全省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累计为18.1万例白内障患者、8119例唇腭裂患者、351例白血病患儿、385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免费救治,启动了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开工率达102%,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是今年江西省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5.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实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
明年,江西省将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5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70件实事,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将成为主旋律。(记者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