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走访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部分国有林场时发现,广大基层林业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普遍得到改善,职工精神焕发,多年紧锁的愁眉也舒展开来。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区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镇安木王林场调研林业工作,了解基层一线林业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陕西省长赵正永赴省太白林业局调研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如今林区发生了可喜变化,职工纷纷表示,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
为全面改善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住房和生活条件,2009年,国家将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纳入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实施范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项目作为一项惠及百姓,解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并纳入全省2009——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57679万元,棚户区改造任务7501户。
在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办公楼一侧,过去的棚户区已被8栋6层楼所取代,目前主体已封顶,已完成室内安装工程;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位于杨凌的2栋棚户区改造新建房也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春季职工就可入住;陕西省宁东林业局位于长安区的3栋高层也已封顶……
截至目前,全省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封顶1082户,竣工1961户,已经入住1549户。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国有林区职工住房困难,提高了职工生活质量,确保了国有林区的社会稳定。与此同时,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合理安排职工增资,不断完善工资结构,目前职工年平均收入达到2.86万元,比2010年底年平均收入1.71万元增长67.2%。
为了进一步改善省直国有林区一线管护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在林区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加快管护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积极向省上汇报、筹措资金。省上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设47个管护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为每个管护站标准化建设项目补助50万元。
2011年12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秦岭山中的省太白林业局苏家沟林场,虽然是上午9时,但这里的温度依然在零下8度。林场办公用房是个两层的小洋楼,2009年建成使用,非常漂亮。林场负责人说,林场由红沟、中心和苏家沟3个基层管护站组成,过去的老林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低矮潮湿不说,关键是不通电,管护站的标准化建设,让他们迁入了新址,告别了晚上摸黑的日子。
在管护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109个管护站撤并整合为47个。截至目前,47个功能齐全,具备办公、住宿、旅游接待能力的管护站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为稳定管护人员扎根林区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奠定了基础。如今,标准化管护站成为秦岭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长安区滦镇210国道东侧,连栋温室引人注目。进入温室,蝴蝶兰、仙客来等名优花卉开得正艳,惹人喜爱。这是天保工程实施后,省宁东林业局调整产业结构,于2001年建设的天保苗木繁育中心。如今,这里已成为集苗木花卉培育、兰花生产、火龙果示范推广、园林绿化、新品种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繁育基地。其中以蝴蝶兰为主打的中高档花卉在西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宁东花卉”已形成品牌,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省属各林业局克服“等、靠”思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发展林业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林区经济,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努力弥补资金不足。
省宁东林业局还依靠秦岭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建成了宁东森林公园,年利润在50多万元。同时,积极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倡导职工发展小经营、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等以提高职工收入,目前全局有60人发展自营经济,产业参与人员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火地塘林场场长郭林文,2008年发展了一万多袋料香菇,效益明显。去年,他又与十几人合伙发展了13万袋,预计纯收入在6万多元。
为了扩大产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省属各林业局在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积极盘活资产,帮助职工办理小额贷款,鼓励发展自营经济。同时,放开搞活苗木生产经营,变过去单一生产公益林苗木,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用苗拓展,鼓励生产适销对路的花卉、苗木。
目前,全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发展逐年加快。2010年实现产业总产值22368万元,较2005年的11184万元翻了一番,其中省属各林业局2010年实现产业总产值8828万元,较2005年的3474万元增长了145%。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林区职工收入逐年增加,有力稳定了职工队伍。(记者 王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