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第二十一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过去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高新区、有关企业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在区内外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天,共有53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16.12亿元。
作为广西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合作签约项目较往年呈现出不少新特点——
合作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此次签约项目中,有的是引进资金、技术,有的则是进行技术合作开发,还有不少项目是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等,合作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样化。
合作领域宽广。签约项目不仅覆盖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还涉及新能源和特色资源产业,如蔗渣低成本清洁生产乙醇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沼气发电研发中心及示范基地建设等都属于生物质能项目;年产1万吨锰酸锂级电解二氧化锰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松节油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则属于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的新型合作项目。
国际合作深化。签约项目还注重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如特种动物养殖国际合作、系列食品酶制剂产品泰国应用推广等,都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
记者还从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次签约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