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0年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的“细化版”,《“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新鲜出炉,1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一一解读了规划中的6大主要任务。其中,探索金融产品上市试运行等创新措施颇具亮点。
据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介绍,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建“八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地”,即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金融资讯服务中心,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以及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
围绕这些目标,上海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为重点,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规划中明确提出,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发行方式,探索在金融市场引入金融产品上市试运行机制。对此,方星海表示,由于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审批程序较长,引入试运行将是一个新产品监管上的重大创新。
二是以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上海将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增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
三是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向全球的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提升金融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大力发展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务,将上海建成我国财富与资产管理中心。
“总体来讲对于金融机构业务产品还是实施一定的准入制度,根据审慎监管的原则。”上海证监局副局长朱健表示,要加大创新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让市场决定的尽量都让市场决定,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使创新真正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机构为主体来主导。同时,风险防控的体系不能丢。以风险可控、可承受,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加大市场化的创新活动。
五是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为重点,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余文建告诉记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包括好几个方面,一个是逐步扩大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发债主体、范围和规模,逐步拓宽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的范围和规模。同时要配合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稳妥推进境外机构以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其中相关的要积极探索境外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方式,这里面有走出去和走进来两方面。今后还会继续稳妥有序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六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推动制定既切合我国实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法律制度。完善金融税收制度,争取率先开展金融税收制度改革试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力争把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信用服务中心。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推动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记者 唐玮婕 陈韶旭 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