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主持召开青海省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听取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固定资产投资安排和“工业十条”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并部署今年工作。
会议指出,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深入推进医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省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三年医改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保基本成效显著,强基层扎实推进,建机制逐步完善,广大群众普受实惠。医保参保率等17项指标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任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大宗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招标采购等7项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会议强调,2012年,要按照国务院部署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抓紧编制“十二五”医改规划,全力推进年度医改重点工作。一是提高医保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探索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管理医保资金的路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标准,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巩固提高基层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收支两条线和人事分配机制改革,建立有保障、高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四是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院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州县级公立医院积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五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进一步解决基层医疗设备短缺、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以全科医生和优秀骨干人才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规划,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七是健全完善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逐步规范和建立新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确保各类药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配送及时、使用安全。八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
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和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是促进青海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和做好玉树重建决战之年”等重要任务,统筹安排好续建新建项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基层政权及社会管理、民生工程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资,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引领和拉动作用。要发挥好政府性投入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激发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要着力抓好目标责任的落实,加大工作协调和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全年投资取得新突破。
会议指出,去年11月,针对工业运行出现下行的新情况,青海省政府果断出台《关于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突出问题的十项举措》。随即,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十项”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全省企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工业增速止跌回升,主要行业运行平稳,生产要素供给增加,一批骨干项目相继投产。进入新年,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比较平缓,工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多。把握工业发展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抓好十项举措及配套方案的组织实施。一要抓好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的细化分解,一企一策,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二要抓好运输、电力和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重点行业和企业煤电油运,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三要抓好银企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沟通对接活动,促进协议双方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四要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围绕“双百”行动、新兴产业培育等项目,抓前期、抓进度、抓达产,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幅提升青海省企业的竞争实力。五要抓好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六要抓好服务和指导,加大社保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和技能培训力度,积极落实再就业政策,推进青海省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