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美国人都来找我做‘李小龙’布鞋。”2月7日,一见到记者,舞阳县韧霸鞋业公司经理马发民就掩饰不住满脸的得意。
40岁出头的马发民2006年下岗后,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别人说起做手工布鞋的事儿,经过一番调查,他认定是个好商机,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万事开头难,办企业第一难就是资金。”马发民说,当他借遍亲戚朋友还是差三四万元启动资金时,县创业办在创业情况排查中得知他的难处后,迅速协调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启动贷款“绿色通道”。一周后,他拿到了5万元贷款,解决了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难题。
后来,为扩大产品销路,在县创业办的推荐下,马发民的企业参加了漯河市创业成果推介会,不仅拿到了订单,还和漯颖皮鞋厂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他的企业已带动130多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马发民的成功,得益于漯河市“全民创业计划”的实施。
从2009年开始,漯河市把创业、就业两篇文章连起做,实施了“全民创业计划”,旨在通过帮扶创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该市把“全民创业计划” 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并开展了创业帮扶三大行动:
——创业培训。依托全市52家农民工培训机构,整合国家职业教育、“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开展了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鼓励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据统计,2011年,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108期,完成各类培训16万多人次。
——结对帮扶。开展了“万人创业结对帮扶”活动。市级干部每年帮扶3名、县级干部帮扶2名、科级以下干部帮扶1名城乡创业人员,重点在贷款担保、项目指导等方面为创业者排忧解难。103个市直单位分包55个乡镇(街道),11316名干部深入基层,与12431名创业者结成帮扶对子,帮扶融资9017万元,推介项目3444个。
——融资帮扶。2011年,市、县(区)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设立了创业引导基金,通过创业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形式,对创业者进行资金支持。同时大幅增加了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降低了贷款门槛,简化了办贷程序,全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4亿元,直接扶持全市5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
帮扶助潮涌,潮暖惠民生。靠着这些帮扶,漯河市在全民创业春潮涌动的同时,也把就业再就业的融融暖意带给千万个家庭。据统计,2011年,全市新增各类创业人员10339人,创业人员总数达6.1万人,带动近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记者 刘国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