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系统结合建设文化大省、戏剧大省要求,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南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已初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去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速达28%以上。
甘肃省文化厅从全省文化产业协会会员单位中梳理出60家重点文化产业企业、基地(园区),作为发展甘肃省文化产业的抓手,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国家动漫企业认定、组织参加文博会等方式,使更多的甘肃文化企业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依托这些重点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文化产业集群,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倾斜政策,积极研究引进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投放甘肃的具体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甘肃文化产业在大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下,达到资源整合、形成产业规模的目的。
针对甘肃省文化产业结构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现状,省文化系统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在对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不断创新,推进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艺术培训、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此推进甘肃省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机构超过5000个,从业人员4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演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图书报刊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动漫制作等产业。文化产业门类更加齐全,结构趋于合理,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全省民营资本开始大量注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图书发行、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领域,初步形成国有和民营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进程中,甘肃省梳理和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伏羲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推出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官鹅情歌》《老柿子树》《敦煌神女》《敦煌韵》等一批精品剧目。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品牌如“东方微笑”艺术品雕塑作品、庆阳香包刺绣等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记者 李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