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北京市上半年将给2826项“普查登记文物”挂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3日 08时39分   来源:北京日报

    藏匿在京城街头巷尾的普查登记文物将有“身份证”。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将给2826项“普查登记文物”挂牌。

    昨日(2月12日),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为全面落实文物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全市文物建筑的安全,从即日起,市、区文物部门在全市正式启动“2826项普查登记文物挂牌工程”和“千名文化遗产监督员上岗工程”。

    所谓普查登记文物,是指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刚刚完成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各区县共有普查登记文物2826项,约占各级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73.6%。这些文物分布在全市16个区县,但分布并不均匀。东城区和西城区作为文物大户,普查登记文物数量却只能位列前五以外,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区域内,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对扎堆儿。由于建设开发相对较晚,门头沟区内普查登记文物遗存最多,达447处。

    虽然资源丰富,但这类文物的身份却一直含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文物法规,对国家级、市级、区级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确规定文物部门对文保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监管机制较为完善。但普查登记文物,因尚未列为文保单位,且均被社会所占用,容易发生文物被拆毁的被动情况,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另外,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较为分散,一部分文物暴露在野外缺乏管理机构,一部分则位于居民区、开发建设区内,仅靠监管执法部门难以实现全天候的监督管理。

    今后,本市将进一步加强2826处普查登记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升保护措施。今年上半年,各区县文物部门将对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设立普查登记文物的保护标志,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有望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本市对包括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项目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将加强研究,挖掘文化内涵,对名人故居、重要历史事件等进行说明展示。

    从全市热爱文物并热心遗产保护的人士中聘请的1000名监督员,也将上岗监督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按照规划,东城区和西城区将作为试点区域,推广文物安全监督员全覆盖的管理模式,力争每一处普查登记文物都能够有专人负责巡视监管。市文物局表示,要通过发动市民共同监督,扩大文物安全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合理利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限期整改,对于巡视检查中发现文物建筑年久失修、安全设施不健全等安全隐患,督促管理使用单位落实保护责任,及时编制抢险方案、开展保护工作。

 
 
 相关链接
· 北京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近三千登记文物挂牌
· 北京规定中医专家每人至少要收一名社区医生为徒
· 北京海外专家进京政策:享百万元补助 放宽至65岁
· 瑞士航空开通苏黎世至北京每日直飞航班
· 2月12日上午春运信息:成渝往北京方向车票紧张
· 铁道部2月11日中午春运信息:成渝去往北京票紧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