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青海省2011年全社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5.56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7日 09时26分   来源:青海日报

    2011年,青海交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唱响了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全年完成全社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5.56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0%,创历史新高;高等级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400公里,实现了青海公路建设史上一个历史性大跨越;全省乡镇通油路率达到97%,行政村、牧委会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69%,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发展之路、惠民之路、生态之路在高原大地延展。

    “十一五”以来,青海交通部门牢牢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抓大事,谋全局,破难题,重实效,逐年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使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得以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28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0643公里,一个以西宁为中心,以5条国道和29条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辐射所有地州,连接所有县乡,与周边省份有效衔接的青海公路网络基本成形;路网密度也由“十五”末的6.25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8.62公里/百平方公里。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1年,经过建设者们近三年的艰苦拼搏和紧张施工,察尔汗至格尔木、共和至茶卡、湟源至西海3条高等级公路在年底陆续建成投入运行,结束了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全省上下调结构、转方式的共同行动中,各级交通部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建设安全畅通便捷绿色运输体系”总目标,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输、维护、管理,无不注重对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和公路沿线生态的整治恢复,探索出一条适合青海西部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告诉记者,在2011年新建成的上千公里高速公路中,大部分路段采用了低路堤、缓边坡的建设新理念,既做到了公路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又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降低了建设成本,得到了交通运输部专家与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省领导的赞扬。在生态脆弱地区施工中,为切实落实生态环保理念,各参建单位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指南》和《文明施工手册》,将施工作业面严格控制在公路用地界内,坚决杜绝乱挖滥弃现象,尽量做到公路界外无施工痕迹。对清表的腐植土和植被集中堆放,待工程完工后进行植被恢复,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2011年成为交通部门贯彻“生态立省”战略和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建成生态、安全、环保路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交通部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首选命题。对此,省交通厅领导班子科学谋划,统筹兼顾,通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来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强化交通运输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通过调整优化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布局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要需。2011年,在圆满完成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段的水陆运输及玉树重建人员物资运输任务的同时,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和水上旅客运输量分别较上年增长8.33%、12.44%和8.65%,是公路水路运输客货运量增长最快的一年。西宁三县、海东六县、海西德令哈和格尔木、海南、海北有条件的县客运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全省已有100多万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低票价出行的实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交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申请国家补助,落实银行贷款,筹集到位建设资金140多亿元。其中,落实年度中央补助投资计划约70亿元,是国家对青海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青海落实中央补助资金最多的一年。(记者/星子)

 
 
 相关链接
· 青海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增至400元
· 青海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 11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
· 青海林业建设大幅提升 投资与成效均创历年之最
· 青海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 青海出台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3月1日起施行
· 青海基本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