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5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12.8%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1%
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保障房建设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北京金融业成果斐然。21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
120亿私募债助力保障房建设
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北京开拓了多条新的融资渠道。北京市金融局透露,本市已经制定《北京市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发行保障房建设私募债,总规模500亿元,根据建设进度已发行120亿元。
本市还发起设立全国首例保障房土地储备保险债权投资计划,总规模500亿元,一期已到位210亿元。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本市推动了公积金贷款试点工作,计划总额度为150亿元,已经发放70亿元。
除了保障房建设之外,本市还构建了民生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手段支持社会管理创新。据了解,本市深化实施“三通”便民缴费工程,新增17项缴费业务,便民缴费品种达到70项。今年将研究推动在本市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
贷款发放向中小企业倾斜
众多有技术、有项目但缺乏资金,“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金融行业的倾斜支持。北京市金融局透露,2011年度中小企业获得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129.6亿元,占全部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的33.9%;小企业贷款73.9%投向了民营小企业。截至2011年底,全市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986亿元,同比增长44.7%,高于大企业贷款增速31.3个百分点。
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小额贷款公司,本市去年新批开设12家,总数达到40家,注册资本金合计43.8亿元。其中,开业运营的33家,年度累计发放贷款79.2亿元,贷款余额38.4亿元,有效地发挥了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作用。
首例轨道交通私募债已发40亿
2011年,北京地区新增30家A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国第二,达到19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9家,稳居全国第一。A股“北京板块”和创业板“中关村板块”影响力提升。
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金融创新,本市去年发行全国首例轨道交通建设私募债,总额度100亿元,根据建设进度已发行40亿元。发起设立轨道交通保险债权投资计划100亿元,根据建设进度已经到位26亿元。
此外,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股权投资基金外资试点进展顺利。跨境人民币年度结算金额达到4027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开展结算的银行达到47家,交易地域扩大至88个国家和地区。(记者 杨汛)